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35篇
化学工业   50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92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98篇
水利工程   19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4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南语歌曲浓缩了闽南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歌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紧密地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密切联系起来,拉近了两岸心与心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香港光华新闻文化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提倡中华文化。提供新闻、文化、经济贸易及旅游信息等,最重要是促进各地文化交流。本项目经过在港台两地公开进行设计比赛及招标,经过多番竞争及部门审批,最后由香港一家华誉规划设计有限公司(FRA Limited)赢得此项目,并担任设计师及项目经理,整体设计由李跃华先生(Francils Lee)及潘婉华小姐(Rose Poon)共同负责。  相似文献   
3.
1中华饮食文化传统的特征和扬弃 这是饮食文化研究中理论性最强也是最根本的核心问题,因为在它的上面就是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华文化的特征。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对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往往是混淆不清的。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李慎之先生对中国文化传统是怎样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问题思考了10年。  相似文献   
4.
“禅”文化是对佛教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梳理与消化的结果。现今挖掘“禅单化”,便会直承中华文化之脉,从而使“龙”文化真正活起来。在“禅定”的自我修养中,企业经理的思想、理念会具有无限开放的趋势,从而奠定企业家的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凝聚力的体现.要显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了当今教育的整个体系:家庭教育注重"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熏陶,学校教育注重砺志、创新、理想、信念的培养,社会教育注重"温、良、恭、俭、让"文明环境的形成,它们互为补充、共同作用,共同担负着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6.
火炬,烙上了中国印;传递,舞动着国人心。八万里山河是人们情思的寄托,五千年历史积淀中国奥运。圣火情,舞动的北京,自神州大地飞腾;中国心,奥运的精神,受中华文化浸润.浑然成傲视群雄之身。圣火情,用我们最美的笑容,迎接世界友人的中国之行;中国心,用我们卓越的严谨,勾勒一幅绝妙的中国奥运!  相似文献   
7.
1997年,钱冠连先生出版的《汉语文化语用学》,是中国第一部以汉语为语料的语用学专著。之后,刘伯奎先生的《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于2004年由暨南大学出版发行,成为中国以汉语为语料的语用学研究的另一部力作,值得汉语语用研究者思考和学习。从语用学的视角介绍和评价《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的重要性及其特色。  相似文献   
8.
翻译中中华文化的“隐”和“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翻译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它主要研究后殖民主义理论对翻译产生的影响,主要倡导弱势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本文将简要论述后殖民主义理论与翻译研究的结合的综合过程,并由此展开讨论,分析其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以及对中华文化"隐"和"显"翻译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上海包装》2004,(4):21-23,2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出神入化。日本的优秀设计师把中国的书法艺术融汇进包装设计中,诠释出对于现代商品包装的时尚理念,形成了日本的包装设计风格。中国是书法艺术的鼻祖,对于日本包装设计师“中为日用”的传承,可否为我们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居》2012,(1):68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这种虚构的超自然物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当代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诞生、成长、发展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同时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