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骨“是六朝书论的核心范畴,多指对书法笔力的要求.六朝书论中“骨“论的美学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书法艺术美的根本在于力美.六朝书论中“骨“论的兴盛,缘于汉末魏晋人物品评的风习,也缘于六朝文艺批评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作为清代的末世鸿儒,曾国藩不仅在书法和文学的创作上取得了较大成就,而且在理论上注意到了二者的相通之处。文论与书论旁征互引,交相辉映。或将文论导进书论,或将书论引入文论,或就其类似之处而互相发明,形成了一系列真知灼见。这主要包括文学和书法都需具备“气”这一重要因素、区别阴柔或阳刚之美、运笔都要蕴藉圆适、讲求笔阵、道兼众妙等。  相似文献   
3.
戴静波 《江苏陶瓷》2011,44(3):45-45,48
书法与人心的关系,自汉代杨雄提出"书为心画",到王羲之的"若不端严手指,无以表记心灵",但那时的人们总爱将书法归结为一种由不可知的力量指使的活动,自七世纪禅僧们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以后,书法第一次与人的本心直接联系起来,无论作为一种表现还是作为一种启示,这一变化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很明显,这种以"意"为主的书论与禅宗"我心即佛"、"以心传心"的宗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6)
沈尹默是一位书法与理论俱佳的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沈尹默祖居吴兴,八岁开始练字,十二岁跟随家塾吴夫子学书,初学欧阳询《皇甫诞碑》和黄自元临的《醴泉铭》,偏爱叶蔗田所刻《耕霞馆帖》。十五岁从父命书写三十柄带骨扇面,用鱼油纸钩模祖父赏桂花长篇古诗。二十五岁研读包世臣《艺舟双辑》论书部分,始临汉碑。三十一岁时改临魏碑,从《龙门二十品》入手,兼及《崔敬邕墓志》诸碑,尤爱《张猛龙碑》,临池不辍。四十八岁始学行草,米芾《草书九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羲之《丧乱帖》《兰亭序》用功最深。五十六岁时选临陆柬之、李邕、张从申、李建中、薛绍彭、赵孟頫诸人书作,皆属"二王"一脉。六十三岁在上海鬻书为生,颜鲁公、苏东坡诸人书作皆所致力。  相似文献   
5.
结构作为书法技法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书论、碑帖、刊物,无不关注,洋洋洒洒,不可谓不富,然依笔者之见,其核心原本不过"聚而变"也。长期以来,在汉字结构的教学上,教师无"法"可依,学生无"规"可循,由此造成教学效果不佳。从这个意义上讲,探索可行的结构规律是现实的客观要求。故有必要对其加以梳理、整合、归纳和概括。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8)
书法史作为一门理论主干课程,和书法学科的其他主要课程存在多维度的关系,其他主要课程有书法实践课、书论课、美学、文字学等。在经过书法史教学后,要取得的能力主要有用理论引领实践的能力、分析力、判断力、总结力。  相似文献   
7.
<正>"势"字依说文:盛权力也。现代解释:(1)权力,权势。(2)力量;气势。(3)形势,情势。(4)姿态。(5)样式;架式。魏晋讲书论的典籍中以"势"名的有蔡邕的《九势》(依成说。是否蔡邕作,存疑),讲正字书写的笔势即运笔规律;卫恒的《四体书势》(《草书势》、《篆势》、《字势》、《隶势》),《草书势》以形象化的语言讲草书笔画的动势,《篆势》讲形神关系,《字势》以自然形象比拟字形与意境的关系,《隶势》讲笔画与意象的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