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40篇
水利工程   8篇
无线电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学哈佛的“海归”派景观设计师,现任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的俞孔坚坚信:“科学和民主,人文和生态理想在催生设计学科的革命,它将使我们彻底抛弃帝王和贵族的‘异常景观’,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回到人们日常的需要;一片树林.一块绿地.一条河流,一块让人身心再生的场所。那里潜藏着无穷的诗意,它一定会使人重新获得诗意的栖居。”为此,俞孔坚大声疾呼  相似文献   
2.
《中华建设》2012,(10):53-53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认为,我们的城市、建筑和景观,如同当年胡适批判过的文言文一样,充斥着“异常的景观”或称之为景观的文言文。它们言之无物,无病呻吟:远离生活、远离民众,远离城市的基本功能需要;它们不但模仿古人,还模仿古代洋人和现代帝国洋人。那些远离土地且远离生活的、虚伪而空洞的、所谓诗情画意的仿古园林,交配着西方巴洛克的腐朽基因,附会着古罗马废墟和圆明园废墟的亡灵,再施以各种庸俗不堪的、花枝招展的化妆,生出了一个个中国当代城市景观的怪胎。设计师应当醒来,不要再留恋这过住的小桥流水、洞天福地,我们需要新的景观、新的设计:我们必须为当下人的生活而设计,为应对当下的环境和生态危机而设计,为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而设计,用当下的材料和当下的技术来设计。  相似文献   
3.
方言景观     
1.精神·舞台·方言景观 我本来对这个大会充满了感谢之情,但也不无遗憾之意,我认为缺少一个词就是"爱",终于马晓暐先生提到了.景观行业的精神,我特别理解的就是俞孔坚博士的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认为,大树移植之风应该休矣。把其当成一个速成法和有效之举,祸患无穷。大树、古树不是取之苗圃,实际上是一种以牺牲异地环境为代价的、拆东补西的行为;移栽中必伤筋动骨,加之长途运输,成活困难,即使成活也只落得个断臂维纳斯,而且耗资无计。每棵大树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将大树移开其生长地后,整个群落的生态关系必将受到严重破坏。作为城市艺术,它们在许多方面有积极意义,但如果为了追求美化而“美化”,就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5.
浑然天成     
富卓花园广场位于北京市宣武门外大街东侧,毗邻中南海,是二环内罕有的具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尚社区,在北京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其园林由景观大师俞孔坚设计.  相似文献   
6.
ONL建筑展     
《景观设计》2006,(3):6-6
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东区会议于2006年5月25日-27日在澳大利亚悉尼达令港举行,此次会议由澳大利亚景观设计师协会(ALA)和新西兰景观设计师协会(NZILA)主办,新南威尔士大学营造环境学院协办,参会代表团来自全球IFLA东区的成员,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大陆和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马来西来、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湾、泰国。  相似文献   
7.
夏榆 《华中建筑》2004,22(6):6-8
该文章对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俞孔坚院长的采访报道。文中列举了当前中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错误倾向和应当解决的问题:他们误解了现代性,没有公民性的城市,必须警惕暴发户心态,要为人的生活造城市。俞孔坚认为,他所作的努力是“在进行城市的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8.
杂志互动     
USD:可否请您谈一下美国《景观设计学》杂志文章的覆盖面? W:《景观设计学》是美国景现设计师协会的官方出版物。它主要针对景观设计师,每期发行量达20000余册。无论是住宅景观设计师还是公建景观设计师,我们致力于为每一个人提供信息。《景观设计学》收录了所有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奖项的项目,其中包括俞孔坚教授最近在中国做的几个项目。  相似文献   
9.
景观不是古老园林艺术的延续 “景观”两个字,近几年似白虹贯日,显得甚是醒目而响亮。198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有注:“景观,地理学名词”。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的王云才说景观作为一个学科,”  相似文献   
10.
《重庆建筑》2004,(4):5-5
没有个性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为了诠释城市的个性,有人提出了"浪漫之城"的理念,它是对城市发展的文化和形象定位.在此背景下著名人文学者余秋雨和景观设计专家俞孔坚展开了一场"对话",这是一场关于浪漫话题的激情对话,令人对城市的经济、文化、环境、建筑等等进行了一次理性的探讨和理论上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