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5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深化对三水盆地古近纪时期古气候的认识,以SB-01孔岩心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主量元素、与有机质相关元素的组成,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解析该元素组成的古气候意义,结合其他古气候指标,研究了三水盆地古近纪早期的古气候演化。影响岩心沉积物主量元素、与有机质相关元素化学组成的主要因素为降雨量与温度,且降雨量的影响相对更为重要。根据因子得分曲线的变化规律,三水盆地古近纪早期的古气候演化经历了较为干燥且偏冷→温湿→古气候条件快速变化、热湿与凉干交替出现→温湿为主的4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2.
乌石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乌石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南部坳陷的东北部。为指导该凹陷的油气勘探工作,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地震剖面为基础,结合钻井、测井、古生物、岩心等资料,研究了该凹陷古近系的地层沉积特征。结果认为:乌石凹陷古近系从下至上可以划分为7个三级地震(测井)层序,整体上为一个水进到水退的序列,分别对应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发育的层序具有不同的充填序列和沉积体系分布;构造演化的多期性使得该凹陷多个部位都有烃源岩和储、盖层发育;其中以强烈裂陷阶段沉积的层序2-层序4中发育的烃源岩和盖层条件为最好且发育多种有利储集体,是该凹陷寻找油气藏的最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3.
牙哈凝析气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境内,构造位置处于塔北隆起轮台断隆中段。牙哈油气聚集带的油气藏在平面分布上除牙哈2-3凝析气田外,均为油藏或带底油的凝析气藏。牙哈2-3凝析气田的E-K油气藏类型原来被认为是纯凝析气藏,但根据流体相态、气油比分析、中子寿命测井、经验判别法等的综合分析,则重新将其确定为带底油的凝析气藏。油气藏类型的改变对调整开发井网、开采方式、产能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已在越来越多的沉积盆地中发现了低压现象,但对低压成因及其与油气运聚分布关系的研究则显得不足。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分布最集中的地质单元,研究表明该系统地层中高压和低压均存在,侏罗系及以上地层中多低压,且在气藏分布区低压更突出,形成较开放性的压力系统。随着盆地的形成演化,异常地层压力亦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中低压的形成与油气运移过程中轻烃组分的漏失量大于油气和地下水的运移补给量,同时盆地抬升剥蚀和地温的持续下降,进而造成地层中能量亏损有关,而低压的形成时间则应该在古近纪。  相似文献   
5.
柯克亚气田古近系凝析气藏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特征研究是气藏储层评价预测及滚动勘探开发方案制定的地质依据。为此,以岩心资料为基础,借助铸体薄片鉴定,分析了柯克亚气田古近系凝析气藏的储层沉积岩石学特征、储层微观空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储层物性特征,并结合毛细管压力分析资料,进行了该气田储层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认为:区内古近系凝析气藏储层空隙类型主要以孔洞、粒内溶孔和晶间孔为主,其次为溶蚀孔、压溶缝;储层孔隙结构有溶缝型、中孔中喉型、中孔细喉型及小孔细喉等4种类型;其中溶缝-孔隙型储层是该气田古近系凝析气藏的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背斜顶部及断裂附近。  相似文献   
6.
江汉盆地气藏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盆地是在扬子准地台上发育起来的白垩系-古近系断陷盆地,也是我国陆相盆地中典型的含盐含油气盆地。长期以来,在该盆地的油气勘探一直以找油为主,近年来钻探的潭32井在新近系广华寺组发现了气藏,日产气13.53×104 m3,这是在该盆地白垩纪-新近纪地层中首次发现的天然气藏。为此,利用气体组成,碳、氢同位素等资料在分析已知油区油藏伴生气和潭32井区气藏天然气地化特征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其天然气成因,进而得出结论:江汉盆地所发现的气藏气和油藏伴生气都属于有机成因的油型气,迄今为止在该盆地内未发现无机气和有机成因的煤型气。  相似文献   
7.
过去受技术条件、资料完整性及准确性等的限制,对中东MIS构造储层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根据最新的野外露头调查和新钻井获得的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电镜扫描、CT扫描、EMI测井以及裂缝预测等成果资料,对该区Asmari组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深入研究与评价,获得了新的认识:①储层的主要岩性为早期白云化作用形成的细-粉晶白云岩岩类;②主要储集空间为晚期溶蚀作用形成的大量次生溶蚀孔、洞,白云岩类储层溶蚀孔、洞发育,物性好;③整体上,Asmari组上部基质储层在纵向上呈层状、多层叠置分布,横向上主要储层段具连续、连片分布的特征;④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形成的构造张裂缝发育,主要为与构造走向(N45°W)一致的纵裂缝,在不同构造部位及不同层段,裂缝发育程度差异较大;⑤不同产状的构造裂缝组合构成了裂缝网络系统,裂缝与溶洞相互关联、配搭,形成了良好的缝-洞储渗系统,溶蚀孔、洞与构造裂缝配搭形成了良好的裂缝-孔(洞)隙型储层。  相似文献   
8.
储层孔隙度主要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和控制。通过对不同沉积微相成岩强度指数与储层孔隙度之间关系的分析,建立了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据此预测出渤海湾盆地鸳鸯沟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储层孔隙度主要介于5.0%~30.0%之间,孔隙度大于5.8%的有效天然气储层分布于鸳鸯沟地区的斜坡带。储层孔隙度预测误差小于2.5%,其填隙物含量为1.0%~48.0%,平均为16.1%。因此该模型可用于填隙物含量较高的碎屑岩储层孔隙度预测。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新生代煤炭资源分布与煤质特征进行整体归纳评价,有助于煤炭资源的高效洁净利用。阐述我国新生代煤炭资源在全国各大区的总体分布,重点探讨云南省、辽宁省、吉林省及黑龙江省新生代煤的资源分布,并剖析中国主要新生代煤系的煤质特征及利用途径。研究表明:中国新生代煤的资源分布地区不均,在不同时期的探明地质储量约为280亿t,其中西南区的新生代煤探明地质储量约为163亿t,云南省的新生代煤占比最高,东北区、华东区等其他各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在新近纪时期已形成以小龙潭和昭通等为代表的大型褐煤矿区,因埋藏浅且又有巨厚煤层因而多适用于露天开采。而古近纪时期早已形成的抚顺、沈阳、梅河与山东龙口等煤田多产41号长焰煤及生产部分褐煤和少量气煤;新近纪、古近纪煤分别约占全国新生代煤的2/3、1/3。中国新生代煤的主要煤质特点是全水分普遍较高、灰分和硫分变化较大、以陆相沉积的特低硫煤到海陆交互相和浅海相沉积的中高硫与高硫煤均有、发热量(Qnet, ar)也普遍较低。中国新生代煤系的煤质不稳定性与各地区在不同时期形成煤的地质条件变化有关,古近纪、新近纪煤的煤岩显微组分、腐殖酸产率、透光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北部42口井孢粉化石的鉴定,讨论了该区沙河街组孢粉植物群的古生态分类,建立了一个Quercoidites-Ulmipollenites高比例组合和5个亚组合:Ephedripites-Ulmoideipites亚组合,Pinaceae-Ephedripites-Podocarpidites亚组合,Ephedripites-Pinaceae-Labitricolpites亚组合,Pinaceae-Podocarpidites亚组合和Piceaepollenites-Ephedripites-Cedripites亚组合。通过与黄骅坳陷滩海沙河街组孢粉组合对比,根据研究区各时期孢粉组合的不同特征,探讨了饶阳凹陷中北部古近纪沙河街组古生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孢粉组合中生组分比例稳定,平均70%以上,而旱生和湿生孢粉组分比例变化细微;沙四段晚期植被类型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属半干旱暖温带气候;沙三段植被类型以针叶林为主,阔叶林混生,属半湿润亚热带气候;沙二段植被类型是针叶混交林,属半干旱亚热带气候;沙一段植被类型以针叶混交林为主,湿生草本植被增多,属湿润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