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建立除湿转轮二维传热传质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基体材料蓄热对传热传质的影响,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模拟误差均在10%以内,满足精度要求,并对不同影响因素下,变风量运行时转轮的瞬态响应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处理空气进口湿度越大温度越低,再生空气进口温度越大湿度越低,处理空气出口湿度响应变化的差值越大,温度响应变化的差值越大;除湿侧风速突然增大时,出口温湿度的响应时间明显小于风速突然减小时的响应时间.计算表明:变风量运行方式可使系统显热负荷减少20%左右,若附加调节措施,可进一步节省显热负荷13%左右.  相似文献   
2.
从干盘管-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特点出发,讨论与系统设计有关的2个问题:系统新风量的确定和变新风控制方案下干盘管最不利工况的确定。通过对简单算例进行分析得出:设计系统时,确定系统的新风量应综合考虑室内卫生标准、维持室内正压、人均散湿量、表冷器的处理能力等因素;考虑到新风变化对干盘管的影响,提出通过判断干盘管承担的显热负荷变化规律来确定干盘管的最不利工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工程某室内显热负荷下,根据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高温冷水机组蒸发冷却段和机械制冷段在运行时分别承担多少显热负荷,及蒸发冷却段所需质量流量和蒸发冷却段冷水机组的选型,并在设计条件下分析了机组的设计步骤,为其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夏热冬冷地区典型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和常规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De ST计算软件对比研究了夏季和除湿期的热、湿负荷特征,讨论了该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适宜的除湿系统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较低,随着照明和设备功率密度设计参数的减小,夏季和除湿期的典型日显热负荷分别降低约45. 3%和79. 7%;围护结构气密性的提高可降低约22. 1%的显热负荷和湿负荷,近零能耗居住建筑显热负荷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湿负荷; 2)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热湿比降低为常规建筑热湿比的60%左右。常规空调形式在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中难以同时满足室内温、湿度环境要求,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拥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3)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新风送风含湿量在除湿期低于夏季,冷凝除湿系统能效较低。热泵型空调器与除湿转轮联合运行的除湿空调系统更容易满足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健康性、舒适性和节能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针对分别采用两种干燥剂(硅胶、氯化锂)的复合空调系统和压缩式空调系统进行了性能比较分析,发现复合空调系统比压缩式空调系统不仅节电25.6%~35.4%,而且由于转轮处理了潜热负荷可使蒸气压缩制冷系统蒸发器面积减少11.1%~15.6%,冷凝器面积减少15.4%~21.4%。  相似文献   
6.
介绍主动式冷梁空调系统的型式及其在某实验楼办公区域的应用,重点分析主动式冷梁空调系统在系统设计、热湿负荷计算和运行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湿负荷计算、防结露控制的重要性,为该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将温度与湿度分开处理的集中空调系统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总的投入包括换热设备或热质交换设备的换热面积、输配系统的能耗、冷水机组的能耗三部分。与常规集中空调系统相比,一方面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利用高温冷水处理室内显热负荷,高温冷水机组的蒸发温度有较大幅度提高,与常规系统相比,在冷凝温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减小了冷水机组的工作温差,可有效提高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COP,降低冷水机组的能耗。但另一方面,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中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