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晋语是不同于北方官话的方言语系,晋语方言区以山西为自然地理中心向其周边的陕西、内蒙古、河北、河南四省区辐射;晋系风土建筑与晋语方言区相关联,呈地域性分布,是风土环境的外在表现.晋系风土建筑是依据民族、民系的语支划分的中国风土建筑谱系的重要分支.研究发现,在同一语言谱系的区域中,由于自然和人文环境殊异,技艺传承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建筑形态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风土特征.依据历史地理、农耕区划、语言谱系、内在机制和外部表现的不同,文章将山西境内的晋系风土建筑划分为5个风土区域.通过分析不同区域风土建筑的空间、构造及视觉形态,揭示形成晋系风土建筑独特风土个性的规律和机制,为真实传承遗产的文化基因,奠定理性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迎泽公园综合改造工程为依托,对迎泽公园内北侧古典园林建筑中的油饰彩画进行修建后调研,分析各处建(构)筑物上采用的彩画样式、等级、纹样等情况,探索传统建筑与油饰彩画在现代城市中的运用与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3.
“窑房同构”的营造方式,包括“窑 上建窑”“窑上建房”“窑前建房”“窑顶檐 厦”“无梁结构”和“窑脸仿木”六种营造做 法,是晋系古建筑典型的技术方式,在山西各 地均有发现。其中,“窑上建房”的技术现象 非常普遍,广泛应用于楼阁、殿堂和民居建 筑中。“窑上建房”技术历史悠久,是晋系古 建筑典型的地方做法之一,坚固经济,因境而 成,空间布局灵活,适应平地、山地等复杂多 样的自然地理环境,蕴含深厚的人居智慧。 明初创造的硬山顶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山西 古建筑中。硬山顶采用墙体承重的砖木混合 结构体系,其山墙可与筒拱的边墙上下对齐, 而不做任何收分,为窑上建房创造了条件,促 进了窑房同构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晋系风土建筑彩画中典型的五彩画为对象,首先从历史背景入手,归纳出源于宗教、官方与民间的影响因素;其次从神圣性、世俗性、延续性等表现形式出发,结合实例探讨了五彩画的分类、图案、色彩及构图特征;最后以发展前景为中心,分析了风土彩画物质与非物质的双重属性及其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风土彩画与风土建筑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柳洋  徐蘅瑢  黄佩仪 《中国陶瓷》2022,(12):96-99+104
结合晋系文字研究成果,特别是对于晋系古玺文字的研究成果,将《陶文图录》中“吕■(5-9-2)”“吕□(5-9-3)”“尹■(5-12-1)”“文是齿?(5-20-1)”“■得□(5-25-2)”“□□(5-28-2)”等陶文释读为“吕缳”“吕■”“尹■”“文是(氏)■(敖)”“长(张)得犬”“■(番)■”等,同时考证出了晋系文字“隹”“欠”“虍”“犬”等偏旁的演变顺序。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黄河干支流、长城防御线、晋商线路等视为晋系区域文化和乡土建筑的主要传播途径,得到三个结论:一是将汾、渭河入黄河口的地带视为"中原"文化及其乡土建筑的核心区域,其建筑以窄院、单坡厢房为特征,并随着汾、渭河流域至上游逐渐传播演化,影响渐弱;二是将黄河大峡谷两岸的晋西(乃至晋北大部分区域)与陕北黄土分布区域关联,指出两岸在语言、风土环境和建筑形制上的相似性;三是认识到长城防御线特殊的文化传播能力及其历史影响,并关注到其沿线的语言风俗、军事聚落等都有相当的关联.以此跳出山西省域的范围和限制,尝试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在更宏观的范围内进一步探析晋系乡土建筑的类型与谱系.  相似文献   
7.
论文基于对山西城乡聚落现存古 建筑的系统考察,发现“窑房同构”的营造方 式,是晋系古建筑的主流技术形态。窑洞与 木结构房屋相结合的形态,表现为“窑上建 窑”、“窑上建房”、“窑前建房”、“窑顶檐 厦”、“无梁结构”和“窑脸仿木”这六种既有 联系,又有区别的同构方式。在大量的工程 实践中,有时单独应用,有时将几种技术复合 施用于同一建构对象上。由此产生的窑房同 构建筑,就其空间、构造和视觉形态而言,造 型丰富多彩,地域特色鲜明。论文具有一定的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