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80篇
  免费   1247篇
  国内免费   943篇
电工技术   612篇
综合类   1826篇
化学工业   3030篇
金属工艺   3070篇
机械仪表   2365篇
建筑科学   833篇
矿业工程   683篇
能源动力   605篇
轻工业   1092篇
水利工程   1332篇
石油天然气   3981篇
武器工业   224篇
无线电   4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44篇
冶金工业   726篇
原子能技术   256篇
自动化技术   460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521篇
  2022年   565篇
  2021年   612篇
  2020年   481篇
  2019年   548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389篇
  2016年   546篇
  2015年   632篇
  2014年   1047篇
  2013年   830篇
  2012年   1038篇
  2011年   966篇
  2010年   916篇
  2009年   989篇
  2008年   1169篇
  2007年   1040篇
  2006年   1091篇
  2005年   1027篇
  2004年   1041篇
  2003年   799篇
  2002年   665篇
  2001年   655篇
  2000年   588篇
  1999年   542篇
  1998年   525篇
  1997年   500篇
  1996年   499篇
  1995年   474篇
  1994年   412篇
  1993年   376篇
  1992年   322篇
  1991年   340篇
  1990年   297篇
  1989年   278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考虑毛管压力、渗透压、膜效应以及弹性能的压裂-焖井-生产多过程多相流模型,提出了以产能最大化为目标的页岩油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后焖井时间优化方法,采用现场生产数据和商业软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和方法,根据现场压裂压力数据反演裂缝参数,建立物理模型,模拟了压裂、焖井以及生产阶段储集层孔隙压力、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动态,并研究了7种因素对最优焖井时间的影响规律,通过开展正交实验明确了最优焖井时间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随着焖井时间增加,累计产量增量先快速增加后趋于某一稳定值,变化拐点对应的焖井时间为最优焖井时间。最优焖井时间与基质渗透率、孔隙度、毛管压力倍数及裂缝长度呈非线性负相关,与膜效率、注入液体总量呈非线性正相关,与排量呈近线性正相关。对最优焖井时间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注入液体总量、毛管压力倍数、基质渗透率、孔隙度、膜效率、压裂液矿化度和排量。  相似文献   
2.
《变频器世界》2020,(3):25-25
应用背景:高品质电磁流量计的制造离不开高精度的流量标定装置。流量标定装置是计量部门和流量计制造企业进行量值传递、溯源与检定测试工作的标准设备。麦克团队研发建造了一套以高位水塔为稳压源,采用静态质量法与标准表法结合,专用于电磁流量计的标定装置。该装置不确定度优于0.05%的一等流体流量装置级别,通过了陕西省计量院鉴定审核。  相似文献   
3.
4.
《石油化工》2019,48(11):1157
采用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进行自发渗吸实验,并对表面活性剂改善岩石润湿性、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改善润湿性的能力好于其他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且在岩心中的自发渗吸效果最好,这是由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改善润湿性的机理为离子对形成机理,强于阳离子的吸附机理;接触角是决定渗吸能否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接触角小于70°时渗吸才能发生;界面张力影响渗吸速度和最终采出程度,对于渗透率为1 mD的岩心,最佳界面张力为10~(-1) mN/m。  相似文献   
5.
大坝安全的正确判断是建立在可靠监测资料基础上的,因此需要对监测资料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以东津水电站大坝为例,针对坝体及坝基渗流量原始观测成果中出现的明显异常数据,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对明显不合理测值进行了处理,从而对坝体及坝基总渗流量实测性态做出了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6.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直段桨为双螺带式和Paravisc式以及底桨为锚式和变径双螺带式的组合桨功率和混合时间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最优桨型进行了放大规律的探索。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4种组合桨中各单桨及组合桨的功率准数关联式,提出组合桨中各桨之间功率上的反作用关系。在10种组合桨中,Paravisc-锚式组合桨达到完全混合时所转圈数最少,且在相同转速下量纲一剪切量较大,混合特性最优,将其从体积为100 L的搅拌槽内放大至200 L和500 L搅拌槽中,发现其符合桨端线速度的放大准则。文中对各桨型的功率特性、混合特性和放大规律的分析,可为工业设计和优化高黏度流体组合桨参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通过对航空发动机在油门角度变换情况下的工作状态的研究,构造某型航空发动机内部结构的三维模型,利用油门杆角度参数实时驱动发动机三维模型模拟运动,并对发动机工作状态下的空气流动、温度变化、喷油燃烧、喷射尾焰等效果进仿真模拟。  相似文献   
10.
郜天柱  胡志强  杨翊  林扬 《机器人》2019,41(2):222-231
由水空两栖机器人的应用需求出发,从理论计算、仿真以及实验三方面设计了一种涵道风扇推进器.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风扇和电机在2种介质中的工作曲线,提出了风扇推力系数和转矩系数的预估模型.通过选取适当的预估参数,得到了风扇和电机的设计参数.根据理论计算结果,选取了一种较为合适的风扇和电机的组合方式.为了验证理论计算的可靠性,对仅考虑扇叶的理想情况进行了CFD(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分析.为了研究实际的涵道风扇推进器的工作情况,还对考虑涵道整体表面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了CFD仿真分析.最后,对该组合方式的涵道风扇推进器进行了实验,得到了涵道风扇在水下和空气中的实测推力系数分别为1.47×10-4和2.48×10-4,实际情况下仿真结果与其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0.9%和3.6%,接近于实验本身的不确定度;得到的空气中的推力可达55 N以上,水下推力可达245 N以上,均可以满足2种介质中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