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48篇
综合类   120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73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8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篇
冶金工业   26篇
自动化技术   3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新形势下贫困生帮困助学模式实效性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心理脱贫"与"经济脱贫"相结合、自强自立教育与勤工助学相结合、诚信教育与国家助学贷款相结合、贫困生感恩教育与公益活动相结合、创新教育与科研奖励相结合的贫困生帮困助学新模式,把贫困生资助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校贫困生人数和比例迅速增长,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高校贫困生问题,是目前困扰高校的一个棘手问题,不仅影响着高校的稳定和发展,也对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亟待解决当然问题。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既依赖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也需要国家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同时更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关于健全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针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校内经济资助为有效补充,关注贫困生健康成长三位一体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高校贫困生就业面临更多的困难。通过分析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表现现状及原因,提出了高校调适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职贫困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高职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职贫困生SCL-90各因子分与非贫困生无显著差异,高职女生SCL-90的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因子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职贫困生的人格特征总体良好、积极。结论为要有针对性地对高职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高职生的人格,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我国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分析了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和促进贫困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了改变资助理念、加强感恩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2008年开始,国家大幅增强了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并且扩大了受益面,此举对高校现行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产生了新影响.通过运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等方法,以江西省某高校为典型案例,对该校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发现了贫困生资助体系表现出的一些新问题,并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政府相关部门等方面分析了引发问题的原因和高校目前在解决贫困生问题方面存在的困难,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管理科学方法建立了贫困生认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物质、精神和能力三个维度完善了立体式和个性化的贫困生助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学生救助体系的实施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稳定和发展而备受关注。通过对大学贫困生救助体系、救助程序、救助主导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的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指出:在物质扶贫的基础上,要关注贫困生精神领域的贫困,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大众化禀承的理念在于高等教育服务的“大众”性,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数字的变化。今天的高等教育应该是为各个有学习能力和学习要求的人服务,应该面向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并为之提供有用之才。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而上述目的的实现需要提供有力的保障机制,当前,中国这个保障机制就是要建立有效的解决贫困生就学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