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3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88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取欧洲建筑中最具有历史代表及建筑文化特色的歌特式教堂,从它的建筑符号中提取出最有代表的几个元素,分析它们所暗含的建筑语汇。这些具有特色的建筑符号传递了歌特建筑的历史,文化及宗教背景,那么,我们也要对其做出一定的分析,发现这些建筑语汇中值得肯定和吸取的地方,来丰富我们的现代建筑设计文化。  相似文献   
2.
木构建筑是芬兰传统建筑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芬兰当代的建筑师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对这一构筑方式进行了新的演绎。本文以芬兰赫尔辛基维基教堂为例,介绍芬兰建筑师将生态、环保、个性化、美学及现代技术与传统方法结合,构筑兼具芬兰特色和现代气息的木构建筑,并对木构建筑的环保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哥特式建筑于11世纪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它在这个舞台上闪耀了8个世纪,也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建筑风格。文章就英法两国哥特式建筑风格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发展和形成原因进行对比分析,并挖掘其历史成因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爱伦·坡的《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一部充满哥特色彩的短篇小说。该小说采用谋杀者蒙特利瑟自述的形式,讲述50年前他对弗图那多的谋杀,呈现了阴森酒窖里性格扭曲的蒙特利瑟活埋弗图那多的恐怖画面。借助当代文学批评理论中的空间话语研究该短篇小说中的哥特书写,从建筑场景、人物并置和叙事特征方面分析小说哥特空间的构建,进一步突出故事的哥特主题——恐怖、扭曲和死亡。  相似文献   
5.
通远坊天主教会建筑群位于西安市高陵县,是清代西北地区天主教总堂,现存的四座建筑天主堂、修女堂、圣心小修道院和育婴堂均建于清末民初,地域特征显著,建造做法肖似,作为一个整体清晰地反映出了当地的匠作传统。本文通过梳理其历史沿革,分析其艺术特征,希望将这一珍贵的内陆天主教文化遗产展示于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近代岭南大学核心校区最具代表性的一批教会建筑的建设背景,以及对结构材料及细部构造与建筑空间、立面形态的关系的深入研究,揭示蕴含于岭南大学近代教会建筑中精彩纷呈的结构艺术。指出中西合璧的结构艺术是近代优秀教会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see whether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church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feelings of gratitude toward God over time. The theoretical thrust of the authors’ analyses is captured in the following conceptual linkages: (a) People who attend church frequently are more likely to believe that their congregation is highly cohesive; (b) individuals who worship in more cohesive congregations will receive more emotional support from fellow church members; (c) people who receive more emotional support from coreligionists will be more likely to feel they have a close spiritual connection with others; and (d) people who feel they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other individuals will feel especially grateful to God. Data from a nationwide longitudinal survey of older adults provide support for each of these hypothesized relationships.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8.
Based on an ethnographic case study of three recently erected church buildings in the Dutch Bible Belt,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how orthodox Reformed congregations in the Netherlands define church buildings—especially the auditoria—and bibles as simultaneously profane and mediating the sacred. These at first glance ambivalent discourses are informed by a particular semiotic ideology, which maintains that material spaces and objects like these are sacralized if, and only if, individual believers can meaningfully relate them to their personal spiritual experiences. This ideology makes a primary attitude of profanization of material forms indispensable, because any preexistent sacredness of matter would precisely rule out these personal spiritual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9.
黄林琳  蔡永洁 《华中建筑》2006,24(10):36-39
罗马2000年教堂是解构主义建筑师彼得·埃森曼的一项投标竞赛作品,虽未获胜,但建筑师在这个项目中,不但借由图解手段探讨了建筑主体自生成的可能性,同时还深入研究了基地特征,将城市外部空间肌理组织特质与建筑本体形态构成两相结合,为宗教建筑赋予了极具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形态表征。该文即是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尝试对该作品进行解读,力图寻找到其隐含于其建筑设计思维逻辑中的理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哥特式建筑于11世纪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它在这个舞台上闪耀了8个世纪,也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建筑风格。文章就英法两国哥特式建筑风格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发展和形成原因进行对比分析,并挖掘其历史成因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