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4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25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96篇
化学工业   26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03篇
矿业工程   46篇
能源动力   15篇
轻工业   23篇
水利工程   70篇
石油天然气   74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27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沉积压扭断层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油气成藏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逆断层断面产状呈上陡下缓的铲式特征,生长系数变化在1.3~2.5之间,断距纵向上向浅层逐渐变小和横向上向一个方向逐渐增大,总体表现为典型的同沉积压扭断层。指出该断层演化主要经历了同生冲断期、褶皱发育期、平静期及二次活动期4个阶段,长期活动的NWW向主干断层除控制构造带的展布格局外,还控制着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其组合的空间发育,同时还有效地沟通着源岩与圈闭并成为有效输导体系的一部分,近N S向展布的次级断层决定着局部构造的发育特点,与NWW向断层联合控制着油气的局部富集。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断裂系统特征与油气勘探战略方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底断裂格局决定了盆地构造演化和沉积发育,导致了北缘、中部和昆北3个各具特色的断裂构造系统。北缘断裂构造系统平面上以反S展布、剖面上以一系列北倾南冲的逆冲断层带及其所控制的同沉积构造呈阶梯向南下掉为特点,受北部祁连山构造应力系统的作用;南部昆北断裂构造系统发育压陷断槽和断阶带,受南部昆仑山构造应力系统的作用;中部断裂构造系统以两断夹一隆的冲起构造为特色,同时受祁连山和昆仑山构造应力的共同作用。断裂对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表现在对烃源岩、储集条件、圈闭形成及油气运聚等方面。依据断裂控烃特征并针对柴达木盆地的具体情况,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应迅速转移到盆地腹地即中部断裂构造系统区,尤其是鄂博梁Ⅱ号一伊克雅乌汝、鸭湖—台吉乃尔构造带和中南隆起区,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柴达木盆地勘探新层系,测试并分析了该盆地5个油气田的8个天然气样品的氦、氩同位素比值,探讨了其在大地构造背景、大地热流和气源方面的示踪意义。研究结果如下:①柴达木盆地8个天然气样品3He/4He值分布在2.0×10-8~5.48×10-8的范围,总体平均为3.7×10-8,均在10-8量级,体现了典型的壳源成因氦同位素的特征。②据3He/4He计算的大地热流值较低,分布于41.2~48.2 mW/m2之间,平均44.9 mW/m2,低于东部地区大地热流平均值73 mW/m2,表明该盆地具有较稳定的构造背景。③根据天然气40Ar/36Ar的年代积累效应,结合烃源岩分布特征推测,柴达木盆地东部凹陷区伊克雅乌汝构造伊深1井天然气应源于上第三系;西部坳陷区尕斯油田尕斯8-6井和尕斯475井天然气应源于下第三系;碱山构造碱1井天然气应源于侏罗系,碱山构造碱2井的天然气应源于上第三系;北缘块断带南八仙油气田仙试1井的天然气应源于侏罗系;南八仙油气田仙试8井和马北构造马北1井的天然气可能主要源于侏罗系。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的阿尔金山前带是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地区。但该区沉积物源多、砂层薄,仅用常规的、单一的方法难以取得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效果。本文通过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确定寻找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目的层段,应用重矿物组分、测井响应、波阻抗反演等多种方法进行沉积物源和岩性圈闭的综合识别,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七个泉构造斜坡带上确定一个地层岩性圈闭,已获得钻探的证实。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右行走滑冲断系统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于断裂系统分析和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证实了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的主要构造形成时间为上新世以后,变形样式为一系列右行走滑冲断构造。走滑冲断构造带内部的断层在平面上呈分支复合,剖面上表现为正花状构造,断层上、下盘地层层序无法直接对比。右行走滑冲断构造形成于南祁连由北向南的斜向推覆作用,而主要应力来源于柴达木地块北缘由南向北的陆内俯冲作用。用一个运动学模型解释了柴北缘的右行走滑冲断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南海北部陆缘晚期(或浅层)油气藏的勘探技术和方法,指出晚期油气成藏具有海底麻坑、气烟囱、"地震模糊带"和"亮点"等地震异常特征,从地化特征上可划分为浅层生物气、成熟—高成熟热解气和高含CO2热解气等3种油气成藏类型.在研究新构造运动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逆断层、正断层和底辟—走滑断层3个断层活动区的晚期油气成藏机理,指出断层晚期活动和后期快速沉降促进了油气的运移和再分配,晚期油气成藏主要沿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东方—乐东区和沿琼东南盆地二号断裂带及珠江口盆地坳陷边缘斜坡带等分布,有利于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   相似文献   
7.
The southern Bibans region in northern Algeria is located in the external zone of the Tell fold‐and‐thrust belt. Field observations in this area together with seismic data integrated with previous studies provide evidence for a number of Tertiary deformation phases. Late Eocene Atlassic deformation was followed by Oligocene (?)‐Aquitanian‐Burdigalian compression,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foreland basin in front of a southerly‐propagating thrust system. Gravity‐driven emplacement of the Tellian nappes over the basin margin probably occurred during the Langhian‐Serravallian‐Tortonian. The Hodna Mountains structural culmination developed during the Miocene‐Pliocene. Analysis of brittle structures points to continued north‐south shortening during the Neogene, consistent with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African and Eurasian Plates. The unconformably underlying Mesozoic‐Cenozoic autochthonous sequence in this area contains two potential source rock intervals: Cenomanian‐Turonian and Eocene. Reservoir rocks include Lower Cretaceous siliciclastics and Upper Cretaceous to Palaeogene carbonates. Structural style has controlled trap types. Thus traps in the Tell fold‐and‐thrust belt are associated with folds, whereas structural traps in the Hodna area are associated with reactivated normal faults. In the latter area, there is also some evidence for base‐Miocene stratigraphic traps.  相似文献   
8.
昆2井优快钻井及油气层保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2井是一口位于柴北缘西段的昆特依凹陷潜伏Ⅰ号圈闭上的风险探井,设计井深为5950m。针对柴北缘深探井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制定了昆2井的技术对策。通过对钻井设备的优选、井身结构的优化、钻头及钻具组合的优选、钻井参数及钻井液性能的优化、油气层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柴北缘的优快钻井技术,使昆2井的完钻井深达到5950m。与邻区的深探井平均水平相比,在井深增加888m、大尺寸井眼段更长的前提下,昆2井的钻井、完井周期分别缩短了98.75d、124.2d,钻机月速度增加了317m/台,平均机械钻速增加了0.82m/h。根据“理想充填新理论”,确定了保护油气层的最优复配暂堵方案,利用该方案所配制的钻井液其渗透率恢复值达到了87.5%以上,流变性能良好,滤失量低,对改善泥饼质量、增强井壁稳定性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构造变形样式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构造改造,构造环境经开裂扩张—碰撞拼合—拉伸断陷等多次转换,最终形成了上部拉伸、中部逆冲推覆、下部拆离滑脱的"三层楼阁"式分层构造变形组合的构造几何学模式.其构造变形主要受中三叠世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控制,具有横向上强弱分带、垂向上形变分层的特征.可划分为伸展变形、冲断褶皱变形、拆离滑脱变形等3种构造变形样式.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沉积环境演变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东段大煤沟剖面侏罗系沉积层序发育完整。下侏罗统岩性以细砾岩、细—粉砂岩与炭质泥岩和页岩的不等厚互层为特征,其中大煤沟组一、二段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关的湖沼相炭质泥页岩较发育,多含叶肢介、双壳类和植物等静水环境生物化石,沉积环境为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体系;由3个中期基准面升降旋回构成1个长期旋回。中侏罗统厚层河流—冲积相砂砾岩较发育,化石面貌以介形虫和植物为主,沉积环境为扇三角洲—滨浅湖体系,中上部发育较深湖相沉积;由9个中期基准面升降旋回构成1个长期旋回。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化石与岩相分布特征反映侏罗纪沉积中心由西向东迁移。构造活动和气候是沉积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前者起重要的控制作用。早侏罗世潮湿气候下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为柴北缘提供了重要的生烃母质,但中侏罗世中晚期半干旱气候更有利于形成高品质的烃源岩。图5表1参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