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27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部松软巷道破坏给矿井正常生产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以桃园煤矿7244工作面机巷为例分析了深井松软巷道的破坏机理,提出锚注支护方案,并通过实践证明了该方案技术及经济合理性,同时对相似地质条件下松软巷道围岩控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屯兰煤矿12501工作面运输巷道为软岩巷道,为解决巷道变形量大的支护难题,依据巷道地质条件及巷道布置情况,考虑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特殊性,提出了锚网索联合支护方案,运用FLAC3D数值软件对该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试验段巷道进行了矿压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的12501工作面运输巷道顶底板最大位移量为31mm,两帮最大位移量为43mm,巷道稳定后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速度均低于0.5mm/d,巷道顶板位移主要发生在浅部,2.5m以外的围岩位移很小,证明锚网索联合支护可以有效控制软岩巷道围岩变形,保持巷道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3.
2#辅助运输石门底鼓严重影响矿井建设与生产运输。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与室内试验,发现巷道埋深大,水平构造应力高,致使无支护的底板围岩产生挤压变形。设计了反底拱+底角锚杆耦合技术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金竹山矿区软岩掘进中注浆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金竹山矿区底板大巷的地层特殊情况,介绍了注浆技术在软岩掘进中的应用,以及所取得的安全技术效果。实践证明,注浆技术在软岩掘进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波 《煤矿开采》2013,18(1):47-49
分析了弹性恢复变形机理,采取弹性力学中均匀压力作用下厚壁圆筒的位移计算方法得出弹性恢复变形量计算方程,结合典型软岩工程——龙口海域巷道实际地质资料,计算了首采面运输巷开挖后,无支护条件下因围岩应力峰值点转移引起的弹性恢复变形量。  相似文献   
6.
流变特性引起围岩应力场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流变特性引起围岩应力场演变规律,分析了巷道开挖完成后,围岩的应力状态,得出围岩应力峰值点位于塑性区与弹性区的交界处;选取西原模型计算软岩的流变过程,在计算过程中,提出了三向应力状态下围岩应力峰值点发生转移的判据;结合典型软岩巷道-龙口海域巷道流变实验成果,给定一个极小的时步Δt,在σ(x,t)作用下将会产生一个应变增量Δε,当围岩应力峰值点位置发生变化时,应力重新分布,形成新的应力分布σ′(x,t),编制计算程序,计算得出不同时刻的应力分布情况和围岩应力峰值位置.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了巷道开挖后围岩应力峰值的转移规律,并得出围岩应力峰值点会最终趋于某一位置.  相似文献   
7.
详细分析了引起3117工作面回采顺槽的主要因素,从开采实践出发,提出采用注浆锚杆+底板注浆的方法控制底鼓,同时注意巷道积水的疏排。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该工作面回风巷底鼓,实测底鼓量仅为底板未支护前的26%左右。  相似文献   
8.
把井巷支护技术归纳为传统支护、金属支架支护、锚杆系列支护及复合支护技术,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情况。总结了我国煤矿现行巷道支护的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中,在理论研究、设计施工及配套设备等方面均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告成煤矿 110 m大巷围岩松软,巷道变形严重,通过对巷道围岩破坏机理的分析,确定了一套36U型钢+壁后注浆+结构补偿支护技术,实践表明,该技术有效解决了松软围岩巷道变形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质环境不断恶化,地应力增大,导致巷道顶板弯曲下沉,断面收缩变形,并常伴有顶帮锚杆崩断的现象.旗山煤矿13211工作面掘进过程中通过优化支护设计,调整支护参数,巷道顶板控制出现了明显好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