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8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70篇
电工技术   28篇
综合类   259篇
化学工业   275篇
金属工艺   45篇
机械仪表   119篇
建筑科学   664篇
矿业工程   385篇
能源动力   40篇
轻工业   76篇
水利工程   117篇
石油天然气   2514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1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1篇
冶金工业   18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32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迪  王瑞 《电波科学学报》2019,34(5):655-662
利用2007-2013年的COSMIC掩星数据,分析了E区与F区电离层闪烁的变化特征.发现用闪烁出现频次、闪烁发生率以及闪烁强度来表征的电离层闪烁出现规律比较相似.E区电离层闪烁在夏季半球的中纬地区最强,其次是春秋季的低纬地区和冬季半球.就经度分布来说,春秋季E区电离层闪烁呈四波结构.对F区电离层闪烁来说:南美-大西洋扇区在12月至点最为显著;非洲和太平洋扇区在6月至点最为显著;大西洋扇区在春秋分季最为显著.极区也出现中等强度的闪烁,尤其在南半球的90°E~180°E扇区较为显著.高纬E区电离层闪烁强度随太阳活动的增强而增强,而低纬和南半球的中纬E区闪烁随太阳活动的增强而减弱.高纬和低纬F区闪烁随太阳活动的增强而增强,而中纬F区电离层闪烁对太阳活动无显著依赖关系.对于赤道区来说,北半球60°W~60°E经度区闪烁强度随太阳活动的变化最为显著,其次是南半球60°E~210°E附近;而对于高纬地区来说,F区闪烁强度随太阳活动的变化最为显著的区域在南半球60°E~210°E附近.  相似文献   
2.
利用旋转调斜技术回采不规则综采工作面,实现工作面连续回采,减少掘进工作量和搬家次数,提高采出率。结合永煤公司陈四楼煤矿21006工作面实际情况,对旋转调斜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介绍和总结。该工作面采用分段旋转调斜采煤技术回采不规则区段三角煤,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超薄油层水平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 33-平 1井和埕 71-平 1井是胜利油田两口超薄油层水平井 ,由于地层松软、油层薄、目的层不确定、靶前位移小、中靶精度高等因素 ,使超薄油层水平井开发难度高。通过优化设计、导向钻井技术、MWD的监控及相关技术措施的应用 ,严格控制井眼轨迹 ,追踪油层 ,成功完成了两口超薄油层水平井 ,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为以后利用水平井技术进一步开发超薄油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基于实际井眼轨迹的抽油杆柱API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的抽油杆柱设计方法大都基于设计井眼轨迹或经验公式,因此设计的抽油杆柱与井眼的匹配性并没有达到最优,结果可能影响了抽油杆柱的受力特性和寿命。概述了目前现有的抽油杆柱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实际井眼轨迹的抽油杆柱API设计方法,即考虑到在三维空间中井下粘滞阻力及动载的影响,利用微单元分析方法计算出轴向载荷与轴向应力,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杆柱组合设计,并给出了设计流程。以江苏油田永21-3井为例,对几种设计方法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苏油田目前采用的抽油杆柱设计方法包含了人为经验因素,并不是最优的杆柱设计结果,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
6.
WuM1-1羽状分支水平井充气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uM1-1井由1口多分支水平井和1口采气的直井组成。该井斜井段短,井斜率在30°/100 m以上,主井眼和10个分支井段总进尺6182 m,98%以上在煤层中钻进,煤层脆、压实性较好,更易发生掉块。为满足钻井对井壁稳定性、润滑性、井眼净化以及煤层保护等的要求,采用钾铵基聚合物防塌钻井液进行充气欠平衡钻井,在钻进中保持钻井液有合适的粘度、切力,选用合适的注气压力和注气量以及当量钻井液密度;每钻完一个立柱坚持循环几分钟,上下划眼一次,并泵入CMC高粘钻井液,配合有效使用固控设备,尽量使井眼干净;复配使用粉末状固体润滑剂和液体润滑剂。该钻井液性能稳定,易于维护,悬浮携岩能力强,润滑性好,井眼畅通,保证了WuM1-1井安全、快速、优质施工。该井在煤层钻进中无阻卡现象,井壁稳定,没有出现井壁掉块或井垮现象,水平连通一次成功,10口分支井悬空侧钻一次成功,只用57 d即顺利完井,比该地区常规钻井快49倍。  相似文献   
7.
8.
套管侧钻分支井钻井工程设计及应用原则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老井开窗侧钻分支井,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增加产能和降低成本。对与分支井相关的分式设计。轨迹优化设计,钻柱设计,斜向器开窗方位的优化。开窗技术。轨迹控制应用等方面的主要原则进行了阐述。对进一步推广应用分支井技术,提高我国分支井钻井技术水平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下T6-361井多井防碰绕障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T6—361井是一口双靶定向井,由于受地面和地质条件的限制,必须穿越9口井,其中最近的4口井防碰距仅为13—32m,钻井施工难度大,是一口较典型的多井防碰绕障定向井。在优化井身剖面设计、优选钻具组合、采用导向钻井技术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安全钻进措施,顺利钻至设计井深。对该井的地质工程设计、井眼轨迹控制及防碰绕障技术等进行了介绍,对同类型井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超薄油层水平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临33—平1井和埕71—平1井是胜利油田两口超薄油层水平井,由于地层松软、油层薄、目的层不确定、靶前位移小、中靶物度高等因素,使超薄油层水平井开发难度高。通过优化设计、导向钻井技术、MWD的监控及相关技术措施的应用,严格控制井眼轨迹,追踪油层,成功完成了两口超薄油层水平井,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以后利用水平井技术进一步开发超薄油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