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4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57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田的构成     
通常1个煤田的构成有3部分,即含煤岩系、盖层和基底。普查勘探以及开发过程中,对含煤岩系、盖层和基底全面进行研究,如盖层的岩性和厚度是选择勘探手段和开拓方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根据含煤岩系的构造形态特征,可以划分煤田的构造形态类型。多数煤田为向斜和复式向斜构造,或呈平缓开阔、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闸河煤田马庄矿山西组沉积特征,探索了成煤沉积体系及可采煤层厚度变化的控制因素,为矿井进一步探找可采煤层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井田内找到可采的9煤层,增加工业储量101万t;在原定为7煤冲刷带内探明工业储量99.4万t。  相似文献   
3.
在对渤海湾盆地内各坳陷区上百口钻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岩芯、测录井及地震等资料,探讨了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建立了含煤岩系沉积模式,揭示了含煤岩系的残余地层展布规律。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主要发育在太原组及山西组,岩石类型包括煤岩及暗色泥岩(包括炭质泥岩)。其中,太原组含煤岩系沉积环境以陆表海堡岛沉积体系下泥炭坪为特征,沉积物泥炭的显微组分以腐殖组为主,普遍富硫,且矿物质含量较高,成煤后以镜质组为特点,壳质组相对丰富;山西组由于受物源区碎屑物质供给能力增强及大规模海退的影响,各类泥炭坪等主要成煤环境随时间推移由北向南发展,并逐渐被浅水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聚煤环境取代,该类泥炭沼泽形成煤层厚度较大,但受分流河道冲刷作用,因此横向厚度变化较大,结构复杂,硫含量一般较低,灰分含量高。根据华北晚古生代含煤岩系及成煤环境的特点,可将其划分为堡后泥炭坪、潮坪泥炭坪、潟湖泥炭坪、潮汐三角洲泥炭坪及浅水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5种模式类型,它们各具不同的沉积岩相组合及成煤特点,多种成煤模式可同时共存且相互演化。通过研究认为,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残留厚度较大,分布广泛,但受中新生代构造断裂影响,部分地区遭受剥蚀。通过对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有机质丰度等烃源岩指标的分析,结合不同类型的测井曲线,估算了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有效煤系烃源岩的厚度。其中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有效煤系烃源岩在黄骅坳陷南部、冀中坳陷的苏桥—文安地区分布较厚,有效煤系烃源岩厚度在150~200 m,最厚可达250 m以上;临清坳陷及东濮坳陷中东部有效煤系烃源岩厚度普遍在50~100 m;济阳坳陷有效煤系烃源岩呈零星分布,在各次级凹陷中均有小面积累厚较大的煤系烃源岩发育。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隘头矿区总体构造的分析,结合该区的含煤岩系特征,阐述了该区的控煤构造及其形成机制,探讨了区内的构造特征及其赋煤规律,对今后矿山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含煤岩系油页岩的沉积环境,掌握其成油规律对指导油页岩地质勘探,矿山资源开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金宝屯盆地为例,研究其沉积环境,掌握其成油规律,对以后的地质工作起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含煤岩系变形分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曹代勇  景玉龙 《煤炭学报》1998,23(5):449-454
从煤炭资源评价和开发角度,提出煤系变形分区的概念,讨论了华北、华南、东北和西北等四大主要聚煤区煤系变形分区的基本特征,我国大陆范围内的煤系变形分区组合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1)以稳定“地台”为基底的同心环带结构;(2)以构造活动 基底的平行条带结构,受中国大陆碉石圈地球动力学格局控制,煤系变形分区的平面展布划分东部北东向改造区、西部北西向改造区和中部过渡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济宁唐阳井煤田晚古生代含煤岩系中的孢粉化石的研究,共鉴定出孢粉化石71属117种。根据孢粉属种组成和含量在纵向上的变化,自上而下共建立两个孢粉组合带,即:ⅡGulisporites cochlearius-Sinulatisporites sinensis-Granulatisporites piroformis带和Ⅰ Laevigatosporites vulgaris-Thymospora pseudothiessenii带。以上两上孢粉组合如与华北部分地区石炭-二叠纪孢粉组合带对比,它们所代表的地质时代分别为晚石炭世晚期(太原组)和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  相似文献   
8.
古交矿区富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查明该区域含煤岩系元素参数、沉积环境、沉积物的来源等,不仅可以为研究地质运动发展提供资料,同时也能保障煤矿的安全开采.针对古交矿区含煤岩系中泥岩的样品进行化学检测,研究表明:研究区微量元素中高场强元素及亲石元素含量较上地壳中含量高,而亲铁和亲铜元素与上地壳中含量接近,在稀土元素方面出现轻稀土元素较富集而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现象.根据Sr/Cu、V/(V+Ni)等指标可以判断研究区当时气候干热,整体沉积环境表现为还原厌氧环境中的海陆过渡相沉积,且形成泥岩的物源以碎屑沉积物为主,同时发现山西组还含有一些花岗岩物质,由此推测含煤岩系的物源区应该处于活动大陆边缘及海陆接触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贵州二叠系和三叠系;上二叠统和下二叠统之间的接触关系和沉积情况。提出了接触关系的建议与层位划分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含煤岩系构造变形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后期构造变形及其变形特征的时空差异是中国含煤岩系赋存状况的一个显著特点.造成这种特殊煤田地质条件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地球动力学环境、构造演化进程、深部构造与基底属性、构造应力场作用、煤系和上覆下伏岩性组合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