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99篇
  免费   3299篇
  国内免费   2301篇
电工技术   2420篇
综合类   3808篇
化学工业   10556篇
金属工艺   3861篇
机械仪表   2319篇
建筑科学   6823篇
矿业工程   6699篇
能源动力   1345篇
轻工业   3611篇
水利工程   3577篇
石油天然气   9421篇
武器工业   687篇
无线电   31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599篇
冶金工业   3353篇
原子能技术   742篇
自动化技术   1953篇
  2024年   491篇
  2023年   1743篇
  2022年   2285篇
  2021年   2443篇
  2020年   1903篇
  2019年   1951篇
  2018年   844篇
  2017年   1406篇
  2016年   1680篇
  2015年   2229篇
  2014年   4322篇
  2013年   3331篇
  2012年   3766篇
  2011年   3460篇
  2010年   3054篇
  2009年   3173篇
  2008年   3643篇
  2007年   2943篇
  2006年   2778篇
  2005年   2747篇
  2004年   2350篇
  2003年   2199篇
  2002年   1688篇
  2001年   1590篇
  2000年   1299篇
  1999年   1156篇
  1998年   976篇
  1997年   952篇
  1996年   898篇
  1995年   779篇
  1994年   736篇
  1993年   644篇
  1992年   589篇
  1991年   559篇
  1990年   508篇
  1989年   487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为了解破碎围岩分别采用锚杆支护、锚喷支护以及锚喷+锚索耦合三种支护方式下的支护效果,进而为破碎围岩巷道选择合理的支护方式提供参考。通过借助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不同支护条件下的破碎围岩巷道位移量、应力分布以及塑性区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采用锚喷+锚索耦合支护时,可以较好的控制巷道围岩的位移量、减小应力集中效应、缩小塑性区的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吉林油田低注入井五参数测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相应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以某公司重整装置2014年2月因水、氮超标导致催化剂氮中毒和后续活性恢复为例,分析连续重整反再系统出现高水、高氮、低氯的环境后,催化剂发生严重氮中毒时装置的工艺表现以及处理方案。结果表明:由于加工福蒂斯等高氮原油比例过高,造成重整原料油氮含量升高,装置负荷优化调整大而注氯量偏低,同时重整再生空气干燥器干燥效果下降等原因,共同造成催化剂氮中毒,活性大幅降低,出现反应温降降低、产氢降量、生成油芳烃产率大幅下降。通过调整加工原油比例,优化原料预加氢操作、降低重整加工负荷和反应苛刻度、更换空气干燥剂等一系列措施,减少系统中氮和水等毒物的携带量,并提高重整再生注氯量等措施,使重整催化剂氮中毒得以有效控制并逐渐恢复活性。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热分析技术确定稀油、普通稠油、特稠油3种油品注空气过程中4个反应阶段的温度区间,阐述不同油品在不同氧化阶段的氧化反应特征,根据动力学模型,采用微分法计算3种油品各反应阶段的氧化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低温阶段,稀油质量损失率最多,放热峰值最高,随着黏度增加,3种油品初始放热点升高,自燃点降低,高温氧化阶段特稠油放热峰为稀油的4.4倍;稠油相对稀油活化能整体偏高,低温氧化阶段活化能随着原油黏度增加而增加,高温氧化阶段活化能随着稠油黏度增加而减小;不同类型油藏可选择不同的注空气开发方式:轻质油藏低温氧化反应比高温燃烧更明显,推荐采用稀油注空气提高采收率,随着黏度增加,稠油油藏高温下放热峰值增加,更适合火驱开采实现高温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