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1篇
电工技术   2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78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147篇
矿业工程   104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100篇
水利工程   23篇
石油天然气   646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33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顾凯 《建筑学报》2021,(11):35-40
进入更广泛的历史语境探讨清乾隆时期镜清斋假山的营造思路,追溯至晚明江南的两种假山营造来源.在整体构思上,承续了17世纪前期张南垣所创的追求画意真山的"天然"假山;而在局部营造中,则采纳了16世纪后期盛行的追求胜景无穷的"人巧"假山.除镜清斋之外,在稍晚的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中也有显著表达,是清代假山发展高峰的体现.清末和1970年代对该假山的两次改造,未能很好理解原初的思路取向,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当初追求的山意.  相似文献   
2.
气烟囱效应——礁滩相岩性气藏的典型地震响应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品质良好的地震剖面上出现的地震模糊带称为气烟囱,发现和识别气烟囱是寻找大型气藏的有效方法。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气藏是礁滩相岩性气藏,礁、滩作为一个独立的岩性体,与周围的地层、岩性结构差异较大,由此在构造应力场中形成力学尖点,从而产生气烟囱效应。已知的黄龙场、普光等气田,其气烟囱普遍存在。点礁通常形成下方的气烟囱,台缘礁通常在上方形成气烟囱;礁滩相在构造运动中控制了断层的发育过程,凸起的礁滩相上方可能发育对冲断层;斜坡较陡的台缘礁可能发育叠置的逆冲断层;礁、滩两侧边缘的断层一般都比较发育。断层发育加强了气烟囱效应。模拟试验验证了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根据气烟囱地震相特征,预测黑池梁存在一个大型气藏。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划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对比长期存在混乱,给盆地整体评价带来困难。通过岩石地层、地震地层、事件地层及高分辨率旋回地层等多种方法讨论了须家河组与香溪群各岩性段的对比关系,得出了全盆地上三叠统的对比关系;指出须四段底可近似看成等时界面;须家河组下部地层自西向东、向南逐层超覆在雷口坡组之上,上部地层在盆地西北部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剥蚀层位渐次变老。文章建议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废除“香溪群”,统一使用“须家河组”,以利于对全盆地上三叠统进行油气资源整体评价与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石油钻探技术》2006,34(4):54-54
长岭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南部,为松辽盆地规模最大的断陷,面积超过7000km^2,盆地基底最大埋深超过8km。该断陷属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断陷区的二级构造单元,晚侏罗纪~白垩纪长期发育,具有断、坳双重结构的特点,发育了中浅层和深层两套含油气组合,中浅层含油气组合以油为主,深层含油气组合以气为主(登娄库组及以下)。  相似文献   
5.
三江盆地西部藻类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依据三江盆地西部4口井的藻类分布特征,自下而上划分9个组合,并对各组合的时代及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塔巴庙地区储层压力的分布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泥岩压实曲线,并对影响和控制该区储层压力的主要因素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对“欠压实”剩余压力、生气增压、抬升引起的降压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晚三叠-早白垩世末“欠压实”作用和晚侏罗-早白垩世末烃源岩大量生烃作用使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形成异常高压;晚白垩系构造抬升降压,使得现今储层为正常-低异常压力。同时证实了“欠压实”对天然气有压力封盖作用,天然气都分布在最大“欠压实”幅度以下的储层当中。烃源岩生气高峰为晚侏罗-早白垩世末,但天然气大规模运移是在晚白垩世,方向以沿过剩压力梯度降低较快的方向(太原-山西组至下石盒子组)垂向运移,通道主要为裂缝,运移的动力主要为异常高压。由于储层致密,聚集成藏能量有限,造成天然气充注不足、气水分异不好、含气饱和度低。  相似文献   
7.
伊宁地块是西天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广泛出露晚古生代火山岩浆岩和沉积建造,对剖析该地块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伊宁地块以中部近EW向展布的乌孙山—塔勒得断裂为界可划分为南、北两大构造带,两者在基底建造、岩浆岩的组成与时代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盆地形成和构造演化等方面均呈现显著不同。其中,南构造带由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期大哈拉—喀勒峻岛弧带和阿腾套弧后伸展盆地构成,推测海沟位于岛弧带之南(那拉提南缘断裂附近); 北构造带由早石炭世中晚期阿吾拉勒叠加岛弧带、特克斯—新源弧前盆地和清水河—苏布台弧后盆地-扇三角洲构成。在重新梳理并详细总结伊宁地块的最新划分依据及方案基础上,首次提出伊宁地块形成与演化的南、北构造带两拼接和演化三阶段新认识:①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期,南构造带初始弧-盆构造体系形成; ②早石炭世中晚期,北构造带的沟-弧-盆构造体系形成并增生; ③早—晚石炭世,初始的南构造带与增生的北构造带拼贴缝合,完成地块拼贴与增生,最终形成统一的伊宁地块。  相似文献   
8.
本次研究对象选在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南东翼,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东乌珠穆沁旗早古生代岛弧地体的北段,头道桥-鄂伦春大断裂的南东侧的牙克石市紫沟铅多金属矿区物化探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资源利用率,提出了工作流在分布式异构环境中的协同调度算法.首先,提出反向异构最早完成时间优先(heterogeneous earliest finish time,HEFH)调度策略,可以快速求出多个工作流中每个子任务的近似最晚开始时间和子期限,并基于最晚开始时间定义了当前任务相对宽松度的衡量指标,通过对比选出所有工作流中优先级最高的任务,在现有资源中寻找具有最早完成时间的时隙进行映射,并在资源不足时根据子期限及时判定出过饱和现象,合理丢弃用HEFT算法单独调度具有最小时隙的工作流,达到吞吐量最大化.结果表明:这种算法综合对比其他3种在吞吐量、浪费时隙率、公平度及时间复杂度方面有着较好性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晚古生代全球构造背景和上扬子地区构造环境、盆地原型及四川盆地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的分析,结合二叠系气藏特征和成藏条件认识,探讨了晚古生代构造—沉积分异对四川盆地二叠系多类型气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伸展背景下构造差异隆升或沉降形成隆凹相间的古地貌,导致四川盆地中二叠世—晚二叠世经历早期台地与台凹相间,晚期台地与裂陷槽(陆棚)相间的沉积格局的演化,台凹、潮坪—潟湖、斜坡、陆棚—盆地等相区(亚相—微相)控制发育的多套、多类型烃源岩,与受台地边缘礁滩、台内浅滩控制及后期成岩作用改造形成的多套、多类型储层构成下生上储、旁生侧储、自生自储等多种高效源储组合,构建了二叠系成藏的基本条件;多套、多类型储层是二叠系含气层系多、气藏类型多的根本原因。二叠系具备多领域、多类型、多层系综合、立体勘探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