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0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155篇
电工技术   144篇
综合类   237篇
化学工业   21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52篇
建筑科学   255篇
矿业工程   87篇
能源动力   99篇
轻工业   31篇
水利工程   241篇
石油天然气   56篇
武器工业   38篇
无线电   148篇
一般工业技术   67篇
冶金工业   25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5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s suggested by the uncanny valley hypothesis, robots that resemble humans likely elicit feelings of eeriness. Ba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model of meaning maintenance, we expected that the uncanny valley experience could be mitigated through a fictional story, due to the meaning-generating function of narratives.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which 75 participants interacted with the humanlike robot Telenoid. Prior to the interaction, they either read a short story, a non-narrative leaflet about the robot, or they received no preliminary information. Eeriness rating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cience fiction condition than in both other conditions. This effect was mediated by higher perceived human-likeness of the robot.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science fiction may provide meaning for otherwise unsettling future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2.
毛家河水电站库区岩溶发育特征及邻谷渗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家河水电站位于碳酸盐岩地区,库首距左岸邻谷可渡河14—23km、距右岸邻谷北盘江干流14.8km,水库两岸大型落水洞、溶洞及地下岩溶管道相对较为发育。为初步判断水库存在邻谷渗漏的可能性,对水库两岸可溶岩地层岩溶发育形态、特征及规律进行了勘察,并根据现场地质调查资料对3条可疑渗漏带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3.
针对已建的2座200 m级高面板堆石坝出现的坝体变形大、面板裂缝多、渗漏量偏大等问题,结合洪家渡坝河谷狭窄且不对称的特点,开展了筑坝技术研究,取得了坝体变形控制集成技术、接缝止水新结构和新材料、堆石碾压和检测新工艺3、10 m高陡坝肩窄趾板新结构、安全监测新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成果。大坝经4年蓄水运行考验,坝体变形小,面板裂缝少,渗漏量不大,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Early warning systems (EWS) tend to focu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slow onset disasters such famine and epidemic disease. Since hazardou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ten precede disastrous outcomes by many months, effective monitoring via satellite and in situ observations can successfully guide mitigation activities. Accurate short term forecasts of NDVI could increase lead times, making early warning earlier.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mple empirical model for making 1 to 4 month NDVI projections. These statistical projections are based on parameterized satellite rainfall estimates (RFE) and relative humidity demand (RHD). A quasi-global, 1 month ahead, 1° study demonstrates reasonable accuracies in many semi-arid regions. In Africa, a 0.1° cross-validated skill assessment quantifies the technique's applicability at 1 to 4 month forecast interval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useful projections can be made over many semi-arid, food insecure regions of Africa, with plausible extensions to drought prone areas of Asia, Australia and South America.  相似文献   
5.
近45年元江干热河谷灌溉需水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世祥  李远华  何大明  李靖 《水利学报》2007,38(12):1512-1518
基于元江、巍山及禄丰3个站1955~2000年的逐月气象数据及作物种植、农业耕作等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和R/S分析法,研究了元江干热河谷近45年来的干湿变化及农业灌溉需水量转折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元江河谷的气温下降、降水量增多、湿度增大,导致ET0显著降低,干湿指数、水稻及农业综合灌溉需水定额都呈下降的趋势。元江河谷的气象因子转折变化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初和80年代末,而农业综合灌溉需水定额的转折变化期则在90年代初与气象因子的第二个转折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A direct measurement of the dynamics of electrons in the X6 valley for a GaAs crystal by time-resolv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R picosecond probe pulses were used to monitor the growth and decay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X6 valley subsequent to excitation by a 527 nm pump pulse. The intervalley X6→Γ6, L6 scattering time tx of 0.70 ± 0.50 ps is determined and the crossection for the X6→X7 transition is estimated to be 1.8 × 10−16 cm2.  相似文献   
7.
为流域管理机构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借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管理职权立法经验,对中国江河流域机械法案的内容框架进行探讨:流域机械法的地位;流域机械的地位;流域机构管理人员组成、任免、待遇规范及工作制度;流域机构的责、权、利、罚规则;与地方各行政部门尤其是环保、城建、地质矿产等部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手工建模费时费力和自动算法难以调整合成结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示意图的交互式地形合成算法.通过使用用户绘制的示意图来解决地形特征的精确放置问题,并利用控制参数来调整合成地形的细节,在自动化和控制性上达到了较好的平衡.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快速生成地形,且可以方便地对生成的结果进行调整;即使是缺乏专业建模技能的用户也能使用该算法生成满意的地形,对于地形建模从手工到自动化的转变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9.
降水和植被变化对龙川江径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龙川江大峡谷进出口水文控制站楚雄站和小黄瓜园站的长系列水文资料和流域森林盖度变化资料,结合小波分析方法,对降水、植被与径流量变化间相互关系以及径流量各时间尺度准周期变化的本质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量序列存在2 a、4 a和14.5 a左右的主周期,径流量序列具有2 a、4 a、6 a和22 a左右的主周期;其中径流量低频振荡所反映的是总径流中来自于壤中水径流和存在于裂隙中的地下水径流的准周期变化,而高频振荡反映的是总径流中来自于地面径流的准周期变化;径流量的年内变化和年际高频振荡主要是由降水量变化所引起的,而径流量序列6 a和22 a的主周期是由土壤和裂隙对降水量序列4 a和14.5 a的主周期滞后放大作用所形成的,径流量序列4 a的主周期是由干热河谷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径流量与降水量间相互关系在1969年左右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0.
采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进行虚拟地形的三维建模,难点在于对地形非规则性的几何描述.基于分形布朗运动原理,对经典的Diamond—square算法进行了改进,得到了具有多特征的虚拟地形.对算法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并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通过分析各参数对虚拟地形形状特征的影响,确定了各参数的有效区间,保证了算法灵活快速地生成真实感三维地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