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84篇
化学工业   26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93篇
矿业工程   957篇
能源动力   19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64篇
自动化技术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解决21000工作面采空区及顶板涌水问题,根据工作面出水点的不同情况,采取了集水器导水、老塘设挡水堰截水、挖排水沟疏水等多项治水措施,经统计排水量达33~42m3/h,有效控制了水情,确保了工作面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2.
超化煤矿21091(西)综采工作面因出水造成工作面停产,在不超前15 m铺金属网的情况下进行支架拆除,并把原工作面留做炮采面切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施工方案,并介绍了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焦作煤田大煤顶分层沿空留巷大量观测资料的分析,闸明在大煤既定的围岩特征和留巷所采用的支护方式条件下,“支驾——围岩”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学力系,在采场支承压力作用下趋向平衡时所呈现的矿压规律。从而分析留巷所采用的梯形“工”字钢支架,巷内架设抬棚的支护方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的采空区自然发火监测方式成本高、易出现故障、维护困难且有线传输方式不可靠的问题,采用无线射频技术和CAN总线技术设计了一种采空区自然发火监测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架构,主要硬件部分的设计,以及无线通信频率、探头工作时序、无线接收分站工作流程、无线路由控制协议等关键技术的实现等。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组网快速,当两探头间距小于150 m时能够对各监测节点处的温度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及可靠传输,工作寿命达90 d。  相似文献   
5.
综放面采空区遗煤自燃“三带”范围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峰峰矿区小屯矿14252综放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氧化热解实验测定煤样产生的气体成分;利用自制气体采样系统对采空区气体进行采集和分析,进而划分遗煤自燃"三带"范围。结果表明C2H2可作为该综放面煤炭自燃的预测指标,以C2H2浓度划分的采空区遗煤自燃"三带"范围为:散热带0~30m,自燃带30~127m,窒息带大于127m。  相似文献   
6.
针对综采面"采场-邻空煤柱-采空区"间的漏风微循环现象,利用MATLAB中的PDE工具进行二维非线性渗流的数值模拟,同时分析研究漏风微循环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漏风微循环对煤炭自燃的影响。研究表明,"采场-邻空煤柱-采空区"间的漏风微循环可以导致采空区内相对压力和气体成分的周期性变化,即"采空区喘息"现象。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浅层采空区高密度电法探测应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密度电法已广泛应用于煤层采空区探测之中,采空区充填性质的不同造成其在高密度电法数据剖面中的表现特征也不相同。本文主要介绍运用高密度电法进行浅层小煤窑采空区探测的一些经验和案例。采用高密度电法中的温纳装置对门头沟地区未充填、部分充填的小煤窑巷道和石景山区富水充填的小煤窑采空区的探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探测结果显示,未充填和部分充填的小煤窑巷道表现为高视电阻率异常,位置与测线周边发现的小煤窑窑口位置相对应。而富水充填的小煤窑采空区表现为低视电阻率异常,经钻探验证,采空区内充填有富含水的粉末状的煤灰,含坑木。需注意在山区进行高密度电法测试时,台阶状的地形对高密度电法测试的干扰影响较大,以温纳装置为例,测试数据在台阶地形处表现为高低阻相邻的八字形干扰,且电极距越小,干扰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声发射技术在地压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矿的采空区围岩试样进行了单轴压缩声发射实验,得到了岩石破坏时能率、事件率等声发射参数值,根据这些数值对声发射监测系统参数进行了设置;通过对声发射监测系统长期运行结果的统计,总结出了井下多种活动即岩石声发射、打钻、爆破、人工破碎大块矿石、放矿、敲击的波形及各类波形的参数范围;确定了以能率、事件率为特征的采空区失稳判据,为判断地压灾害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采空区上覆岩层“三带”的形成和采空区对建筑物的影响以及场地稳定性的评价 ,用工程实例来说明了在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并给出了一些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Recent advancements i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have enabled the construction of super-large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China. Currently, the ventilation requirements and standards of normal-size underground spaces are used for super-large underground excavating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China. For example, the minimum air velocity of 0.15 m/s is the standard velocity for normal-size underground spaces; however, this value is also used as the required air velocity for diluting underground contaminants in super-large underground developments.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the minimum ventilation requirements for super-large underground developments (S > 100 m2). A three-dimensional computational domain representing a full-scale underground space has been developed. The pertinent parameters such as dust concentration, smoke density,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air temperature have been sim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some specific underground conditions, the ventilation air velocity of 0.15 m/s is sufficient to control the dust level, provide required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maintain the air temperature at acceptable levels during development; however, it is not sufficient to bring the CO concentration below an acceptable safe limit. This must be considered by the ventilation system designers of super-large underground develop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