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商品贸易,商品中所隐含的虚拟水也随之发生了转移。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数据,测算2001、2007、2013、及2019年农产品贸易虚拟水量,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虚拟水流动格局,通过位序-规模法及分形理论对各伙伴国贸易规模及空间分布发展进行研究以此来探究其垄断性及依赖性。结果表明:2001—2019年期间中国净进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虚拟水量由83亿m3增至875亿m3,净出口国家数量由7个增加至27个,空间分布向均衡发展,位居前列的国家对中国的垄断性有所减弱;净出口量由33亿m3增至45亿m3,净进口国家数量由58个减少到47个,空间分布向集中发展,位居前列的国家对中国的依赖性增强;中国净进口的虚拟水类型以绿水为主,平均每年占比85.93%,主要来自于东南亚、南亚和东欧等地区;中国净出口的虚拟水类型以绿水和灰水为主,平均每年占比65.03%和24.07%,主要出口至非洲、西亚等地区;南亚、东欧、中亚、非洲及南欧由净进口区转变为净出口区;东亚仍为净进口地区。  相似文献   
2.
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日益完善与经济 的快速发展,城市间各类要素流动更为频繁并 形成城市网络,促进城市动态“流”数据的分析 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新范式。相比单一要素 流,多维要素流可以从更加综合的视角刻画城 市群内部网络联系,识别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 本文通过集成百度迁徙、快递物流线路、百度指 数、企业总部—分支、科技论文合作等多元地 理流数据建立成渝城市群人流、物流、信息流、 资金流、技术流及综合流网络,借助社会网络 分析方法识别网络节点特征并结合位序—规模 法则评估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利用核密度分析 法识别多维要素流动主要廊道,结合优势流和 DBSCAN聚类分析成渝城市群空间组团特征。 结果表明:第一,在多维要素流网络中,各节点 层级分化明显,成都市、重庆市是成渝城市群的 两大核心,对多维要素流的集聚扩散能力突出,而其他城市普遍发育不足。第二,重庆市—成都市关联区间联系强度最高,成都市、重庆市与14个 地级市组成的关联区间次之,14个地级市之间组成的关联区间最低,成渝发展主轴、成德绵乐城 市带是要素流动的主要廊道。第三,在优势流约束下,成渝城市群内部形成成都—德阳—眉山、重 庆—广安、南充—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乐山—雅安共5个空间聚类,其中南充—遂宁、 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具备培育都市圈的潜力。结合本文分析结果和现有规划,建议将多维要 素流网络中心度相对较高的绵阳、南充、宜宾作为次级中心城市培育,在重点发展成都都市圈、重 庆都市圈的同时着力培育南充—遂宁、内自宜泸两大都市圈,促进绵阳市、雅安市、乐山市、达州市 等圈群空隙城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强化宜宾—泸州—重庆沿江发展轴,逐步优化成渝城市群 空间结构,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了位次变化、齐夫定律、差异度,比较分析了2000~2012年我国省际天然气资源流调入规模分布的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从各省历年天然气调入量位次变化看出近年来我国天然气资源流调入规模分布趋于分散,呈良性趋势发展;研究时段内我国省际天然气资源流调入规模结构都基本遵循齐夫法则,而且与差异度变化趋势也是一致的。这说明齐夫法则可为我国省际天然气资源流调入规模结构变化的研究提供新的定量方法。从省际天然气调入量来看,无标度区覆盖的地区范围呈扩大趋势,说明我国省际天然气调入资源量规模结构逐步得到优化。研究时段内我国省际天然气资源流调入量规模结构的空间分形演化规律不同,除了2011年为局部单分形外,其余各年都都具有双分形结构。研究时段内我国省际天然气资源流调入量规模结构的形态发生变化,第一无标度区2002~2005年呈对数正态分布模式,2006~2008年呈帕雷托分布模式,2009~2012年呈对数正态分布模式。第二无标度区中各年(除2011年)均呈不规则帕雷托分布模式。本文主要就我国省际天然气资源流的位序-规模结构的分形意义进行了讨论,对于引起我国天然气资源流动特征变化的原因和机理还有待于另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陈彦光 《城市规划》2006,30(8):24-30
城市的发展是一种自组织过程,无论东方城市抑或西方城市概莫例外。自组织是城市演化背后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城市系统构成可以划分为三种成分:随机成分、可预测成分和受控成分,中央计划和城市规划主要是对控制成分而言。城市或者城市体系是否自组织系统,可以借助三个临界指标进行检测:一是时间尺度的1/f涨落,二是空间尺度的分形结构,三是等级尺度的济夫(Zipf)定律。计算表明,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和位序-规模分布分别服从这三个定量判据。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城市具有自组织系统的演化特征,这对我们今后的城市规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