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4篇
化学工业   13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32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8篇
冶金工业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和探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9月收治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18例,为对照组;采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患者22例,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并胆道支架植入。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胆道开通时间分别为(8.7 ± 0.7)和(6.2 ± 0.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1.4 ± 0.8)和(8.7 ± 0.5)个月,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两组之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但是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异(P < 0.05)。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生存时间及胆道开通时间明显延长,对于125I粒子条联合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6):84-86
目的:观察超声导航技术在经皮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肝内胆管结石80例的患者接受PTCD治疗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引导,观察组应用超声导航技术引导。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0.00%和90.00%,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精确度、精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和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PTCD应用基于虚拟现实显示系统的超声导航技术,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精确度,缩短穿刺时间,减少组织创伤。  相似文献   
3.
4.
《Planning》2019,(25):142-146
目的:比较标准、扩大、定向局部扩大(钻戒样)骨孔钻颅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探讨最适宜颅骨孔形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标准骨孔50例、扩大骨孔40例、钻戒样骨孔40例钻颅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标准骨孔组额颞叶脑挫伤3例,急性硬膜下血肿6例,复发3例;扩大骨孔组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急性硬膜外、下血肿1例及对侧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复发0例;钻戒样骨孔组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复发1例。标准骨孔组和钻戒样骨孔组颅内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GOS预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颅引流术采用定向局部扩大骨孔(钻戒样骨孔)实现了微创和安全的统一。标准骨孔插入引流管受限,增加颅内出血风险,大多数情况下扩大骨孔增加了不必要的创伤。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2):110-111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临床实践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于本院92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6例。两组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引流管固定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问题为中心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分析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导管牵拉痛程度、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导管牵拉痛0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导管牵拉痛Ⅰ、Ⅱ、Ⅲ级占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83%)高于对照组(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而言,以问题为中心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应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有效降低胶布松脱、导管牵拉痛及脱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减轻患者导管牵拉痛程度,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胆引流术(ENBD)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胆总管微小结石所致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急性胰腺炎住院治疗患者68例,入院检查时B超、CT、MRCP检查均显示胆总管结石阴性。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常规药物保守治疗患者列为对照组(29例),在常规药物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内镜治疗(ENBD或/和EST)的列为内镜治疗组(39例),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肝功能恢复正常的天数,以及腹痛缓解天数和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内镜治疗组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均成功显像,确诊胆总管结石,行ENBD或/和EST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死亡率为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7%,死亡率为3.4%。与对照组相比,内镜治疗组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肝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腹痛缓解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早期进行ENBD或/和EST对胆总管微小结石所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2):62-63
目的:探讨枕大池切开引流对高血压病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侧脑室外引流置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本院及东莞市人民医院自收治的高血压病小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10例,行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同时采用枕大池切开引流(治疗组),术后行侧脑室及枕大池尿激酶灌洗,记录侧脑室外引流置管时间;并选择原有行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寰枕减压术及侧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为对照病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侧脑室外引流平均置管时间为(4.00±2.49)d,对照组为(7.30±2.0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0,P<0.05)。且治疗组未出现颅内感染。结论:枕大池切开引流可缩短高血压病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侧脑室外引流平均置管时间,降低颅内感染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OJ)患者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中造影时胰管显影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7年2月间257例因OJ 经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DSA下胆胰管同时显影者35例,观察胆胰汇合部解剖结构特点,归纳分析胰管显影的原因。结果35例胰管显影者,确诊为胰胆管合流异常(PBM)31例,另4例考虑与Oddi 括约肌功能障碍或解剖缺陷相关。结论PBM是导致阻塞性黄疸PTCD术中胰管显影的主要因素,探究胰管显影原因,有助于提高对壶腹部结构、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在胆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夹心法检测5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PCT浓度,所有患者均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根据胆汁培养结果及临床症状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对比两组PCT、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 血清PCT以0.25 ng/ml为阳性临界值,对胆道细菌性感染诊断的的灵敏度为91.9%,特异度为87.5%,WBC以8.89 × 109/L为阳性临界值,灵敏度为54.8%,特异度为83.3%,中性粒细胞比值以74.25%为阳性临界值,灵敏度为66.1%,特异度为70.8%,细菌感染组PCT水平较非细菌感染组明显升高(P < 0.05)。结论 PCT检测在胆道感染的诊断中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是胆道感染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体会立体定向引流手术治疗脑内血肿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使用立体定向引流手术治疗36例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血肿排空量为90~95mL。本组治疗有效率为86.11%,死亡率为2.78%,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立体定向引流手术治疗脑内血肿,患者脑内感染率少,疗程短,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