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17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3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心电图信号的频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由心电图(ECG)曲线提取QRS-T复合波的新方法,从而获得P波(当房颤未发生时)或f波(当房颤时);利用功率谱、自相关、互相关等信号处理技术,对它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特别是,比较了未房颤时和发生房颤时的相关信息的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5):81-8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心肌梗死后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他汀组和非他汀组各40例。他汀组入院前已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非他汀组入院前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监测,观察心梗后房颤的发生率及阵发性房颤再发生率。结果:他汀组的房颤发生率10.0%明显低于非他汀组的22.5%,且阵发性房颤再发生率33.3%明显低于非他汀组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MI后房颤的发生率,且有利于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生,有效预防阵发性房颤发展为永久性房颤。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3):32-35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早期应用华法林抗凝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急性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抗凝应用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于起病后2周应用华法林抗凝,观察组起病后立即应用华法林抗凝,比较两组的出血转化率、卒中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情况、改良m RS评分情况及6个月随访生存率。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和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卒中复发率为6.0%,脑栓塞复发率为4.0%,并发症发生率为16.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8.0%、14.0%和3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的生存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早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在降低出血风险的同时又可降低复发卒中的风险,对降低残疾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房颤致脑栓塞的临床表现、栓塞部位特点、影像学特点、预后及防治。方法对90例房颤致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房颤致脑栓塞症状重,最常见于颈内动脉系统,特别是大脑中动脉,栓塞面积大,出血性梗死多见,并发症严重,预后差。结论房颤是脑栓塞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5.
6.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各种心血管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架构的便携式心电监测和房颤预警系统,实现了受试者心电信号实时采集监测的功能,采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云端进行存储,监测者可以远程获取云上存储的心电监测数据,下载并采用基于主分量解析分析去获取受试者心电房颤的特征信息,准确判断受试者是否出现房颤的情况,从而实现受试者的心脏健康状况,监测结果可以在监测设备显示屏以及远程安卓手机的APP程序中进行显示。本研究所开发的系统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运行可靠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两种华法林初始剂量在房颤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探讨其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某医院服用华法林的住院房颤患者按初始剂量分为超低剂量组(1.25~1.875 mg)和低剂量组(2.5~3.0 mg),比较两组患者抗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的出血危险因素。结果: 超低剂量患者各项安全性指标与低剂量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前者首次达到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时间较后者显著延长(P<0.05),同时INR低于目标范围的比例显著增加且INR的控制率显著降低(P<0.001)。年龄>65岁,肝功能不全,出血体质,卒中史,联用胺碘酮会显著增加华法林的出血风险(OR>1且P<0.05)。结论: 房颤患者应用超低初始剂量华法林抗凝的出血风险与低初始剂量相当但血栓风险增加;对于联用胺碘酮的患者,应加强出血风险的监护。  相似文献   
8.
吴美华 《金属学报》2012,17(8):957-960
冠心病患者常合并房颤,对这类患者,尤其是需要放置冠状动脉支架的房颤患者,抗血栓治疗是一个难题。需要权衡中风、支架血栓和出血的风险。本文主要综述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血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陈刚  杨劲  张广钦 《金属学报》2017,22(2):215-221
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华法林发挥着抗凝作用,胺碘酮发挥着复律、维持窦性心律和减慢持续性房颤的心室率的作用,二者合用的可能性极大。然而,由于胺碘酮的使用,华法林相关的严重出血事件增加,给广大临床工作者带来极大的困惑与不便。解决好两药合用的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综述了华法林与胺碘酮合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两药合用时应对策略,对于临床合理化应用华法林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说明,房颤是属于中老年常见高发的慢性心律失常疾病,日常生活中不易被发现,建立智能监测诊疗体系是预防和保障老年慢性病的有效便捷途径之一。因此,对疾病高发的中老年人群智能监护服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分析帮助房颤病人在家中实时进行自我监护房颤的问题,深入探讨目标人群需求,从人体3D特征感测与建模、真人动态特征的协同跟踪方法、心电信号与房颤关联性电路设计、系统开发集成与功能测试四个维度分析,剖析智能房颤服在智能安全监护上存在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感知技术的房颤监护服设计与展示研究对策和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