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57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9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4例(202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入路组及双侧入路组,每组52例。观察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骨水泥用量、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VAS和ODI。结果 :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双侧入路组(P<0.05)。术前,2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2组VAS、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入路组和双侧入路组分别有8例和10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结论 :单侧入路椎弓根旁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获得与双侧入路相当的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和X线照射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C臂CT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对110例OVCF患者实施PVP治疗,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48例在普通DSA引导下完成,B组62例在平板DSA C臂CT引导下完成,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1 d和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填充率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两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期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高于B组,而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填充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利用C臂CT成像技术可以更直观地监测PVP中的穿刺过程,准确评判骨水泥的分布和泄漏情况,降低高龄患者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7)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老年OVC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补肾壮骨汤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进一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6):87-89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对胸腰椎体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持续性护理模式,整个护理时间持续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Barthel指数、GD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D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胸腰椎体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抑郁症状,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6):6-8
目的: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4月-2018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87例脊柱创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微创手术治疗,n=44)和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n=43),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VAS评分与椎体Cobb角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下床活动所需时间少及住院时间短(P<0.05)。试验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obb角与前缘压缩高度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效果确切,对比围术期相关指标、VAS评分与椎体Cobb角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V锥流量计是新兴的一种差压式流量计,在流量计计量中发挥着它的独特优势,相信在今后的液体计量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球囊及双球囊两种不同扩张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3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球囊组(n=21)和双球囊组(n=19),观察2组治疗前后骨折椎体高度、椎体后凸角度(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围术期指标。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椎体前缘、中央高度较术前有所提高(P<0.05);cobb角、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2组同时点椎体前缘、中央高度、cobb角和O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双球囊扩张与单球囊交替扩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相似,但单球囊可降低手术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临床疗效、适应证及相关技术。方法对295例患者553个椎体在X线C臂血管机导引下行PVP,包括骨质疏松症171例,转移性肿瘤103例,骨髓瘤12例,血管瘤2例,外伤7例。一般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量为2~7ml 。结果骨质疏松症患者总有效率为94.1%(161/171),转移性肿瘤总有效率为81.5%,骨髓瘤患者有效为8例(8/9),外伤患者有效为7例(7/7)。本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18例转移瘤PVP后3~4d行放射治疗;12例采用大平板血管机旋转X线采集和椎体三维重建成像指导手术操作。结论PVP已成为疼痛性压缩性骨折标准治疗方法之一,伴随手术方法和器材不断改进其适应证必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比较椎体成形术(PVP)和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83例共104节,非随机分为2组,组1共44例58节用PVP治疗,组2共39例46节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随访期内疗效及椎体高度变化。结果组1患者44例PVP后1周疼痛均得到缓解,视觉疼痛评分(VAS)平均分值从术前8.5下降至2.6(平均下降5.9)。组2患者39例保守治疗后1周VAS分值无变化,在治疗后1周、1和3个月时。组1的VAS分值明显低于组2(P<0.01),6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8.9个月,组1有新发骨折3例3节,组2有2例2节,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后1周椎体高度恢复平均为前缘2.2mm,中央2.3mm,后缘高度无变化,随访3、6个月椎体前缘、中央高度与PVP后1周时无差异(P<0.01)。保守治疗后1周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改变,3个月时椎体高度丢失平均为前缘1.9mm,中央2.1mm,6个月时与3个月无差异。在治疗3个月后,组1椎体高度明显高于组2(P<0.01)。结论PVP可迅速缓解疼痛,明显缩短病程,但6个月后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VP可使新鲜压缩椎体的前缘和中央高度得到部分恢复,可显著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保守治疗在3个月内椎体高度可进一步丢失;PVP后新发骨折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自然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12例患者共21节椎体转移瘤,3节椎体后缘有骨质破坏。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3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脊髓受压症状(2例),所有患者在DSA引导下先行RFA,再行PVP,术后随访4 ~ 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患者所需服用止痛药的剂量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程度,并用SPSS11.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 h VAS值有所下降,术后3 d明显下降,术后1周和1、3个月症状无复发,VAS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11例止痛药用量减少,1例维持原剂量。结论 DSA引导下RF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其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