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4篇
建筑科学   8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7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分析老、中、青年肾移植患者服用普乐可复天数、总胆红素、尿酸的三维图像,使临床指标形象化显现,为预测疾病提供信息。将60岁以上老年患者、40~59岁中年患者与小于40岁青年患者分三组,采用MATLAB7.0做三维图像,分析图像特征并且对老年、中年、青年组图像进行比较。三维图像显示出各项指标间存在内在关系与个体差异。体内指标与服药天数相关,体内指标对临床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闫文龙  疏树华  李娟 《金属学报》2020,25(10):1139-1144
目的:观察使用5%碳酸氢钠严格控制代谢性酸中毒是否可改善活体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肾功能。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活体肾移植手术的12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根据碱剩余(BE)测量值补充5%碳酸氢钠,维持-3 mmol/L≤BE≤+3 mmol/L。对照组仅在明显代谢性酸中毒(BE≤-10 mmol/L或pH≤7.25)时才补充5%碳酸氢钠。调整分钟通气量,使PaCO2在正常范围内。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10 min(T1)、肾动脉血流开放前(T2)、肾动脉血流开放后5 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记录术后1、2、3、7、30 d的肌酐、尿素氮及尿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5%碳酸氢钠输注量明显增加,去氧肾上腺素使用量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无输注5%碳酸氢钠指征;观察组术毕时pH、BE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与T0时比较,T3时两组MAP、CVP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2、3、7 d血肌酐、尿素氮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3 d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体肾移植术中应用5%碳酸氢钠严格控制代谢性酸中毒可改善术后早期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移植肾积水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16例右髂窝肾移植术后肾积水患者,B超和X线透视导向下,采用同轴穿刺法进行肾造瘘,然后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介入处理。术后观察尿液颜色、尿量,并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结果16例患者造影均显示不同程度肾积水和输尿管梗阻,其中输尿管完全梗阻7例,不完全梗阻9例。行经皮肾外引流术3例,经皮穿刺肾输尿管狭窄段球囊扩张联合内外引流术13例。患者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平均水平术前分别为28.3mmol/L和537.7μmol/L,术后1周分别下降至9.7mmol/L和148.6μmol/L。术后B超检查示移植肾积水消失。随访4~48个月,除1例患者术后2个月因双J管引流不畅复发肾积水而行外引流术外,其余患者均无肾积水复发。结果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的特点,是移植肾积水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高群体反应性抗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柱对5例高群体反应性抗体(PRA)肾移植受者进行免疫吸附治疗,共治疗21次,治疗后择期进行肾移植。结果4例患者肾移植前伴有高水平PRA的患者,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后血清PRA和IgG、IgM水平明显下降,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急性或超急性排异反应;1例伴有高水平PRA、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异反应的患者,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后血清PRA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下降,急性排异反应迅速缓解。结论蛋白A免疫吸附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防治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药物治疗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方法加强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用药剂量和品种,为患者建立药历,开展用药指导。结果与结论通过实施药学监护有效降低了肾移植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鲜于志群  吴华  周健  周平  赵明 《同位素》2002,15(1):61-63
对88例肾移植受者作110次^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发现上尿路梗阻的肾动态显像主要为两类:一是普通型,其特征是灌注期和摄取早期肾盂范围的肾实质内早期放射性稀疏区伴随之后的肾盂及输尿管内显像剂滞留以及由此产生的梗阻型肾图曲线,二是肾小管梗阻型,特征是肾皮质放射性滞留及髓质全程放射性稀疏而呈特征性的“空心”肾,非梗阻性肾盂扩张的肾动态表现类似于普通型上尿路梗阻;急性排斥,急性肾小管坏死等也出现类梗阻曲线,但其放射性滞留部位在肾皮质,且多伴有其它功能损害,本研究结果提示,肾盂扩张和梗阻型肾图曲线不是上尿路梗阻的可靠依据,而肾盂范围的肾实质早期放射性稀疏及肾盂输尿管放射性滞留才具有诊断价值,唯一需要鉴别的是功能性梗阻,对此利尿试验可予以鉴别,对于肾小管梗阻型,特征性的“空心”肾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应用联苯双酯(bifendate,BFD) 对环孢素A(cyclosporin A, CsA) 全血浓度的影响及肝毒性的防护作用。 方法 28 例患者(合用组) 合用CsA 与BFD, 30 例患者(对照组) 单服CsA, 以CsA 全血浓度及肝功能作为临床评价指标。 结果 BFD 能有效降低肾移植受者异常升高的ALT和AST, 合用BFD 后CsA 全血浓度与合用前比较降幅达17.7 %, 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降低(P <0.01), 停用BFD 后CsA 全血浓度明显升高, 增幅达36.3 %。 结论 BFD 能防护肾移植受者CsA 肝毒性并能明显降低CsA 血浓度。  相似文献   
9.
1 对象和方法1999年 8月至 2 0 0 1年 4月 ,肾移植术前监测血糖、肝功能正常 ,肾移植术后服用FK5 0 6抗排斥治疗 34例 ,肾移植术后服用CsA抗排斥治疗 38例 ,其中男性 4 0例 ,女性 32例 ,年龄 19~ 6 5岁 ,平均 35 .2± 7.1岁。供受者组织配型良好 ,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 ,淋巴细胞毒性试验 ,<10 % ,供肾热缺血时间 3~ 17min ,平均 10 .4± 2 .9min ,供肾冷缺血时间 6~ 2 0小时 ,平均 7.5± 3.5小时。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组织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淋巴细胞毒性试验、冷 /热缺血时间、术式、术后辅助治疗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1):149-150
目的:探讨构建肝肾移植手术控温系统在肝肾移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移植手术的5例肝移植、10例肾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控温方案并进行数据采集,根据结果调整方案,构建完整的肝、肾移植控温方案。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本院进行移植手术的20例肝移植、40例肾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移植手术过程中采用构建的肝肾移植手术控温系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期间的皮肤温度和体温变化(包括手术开始时、开始后10、30、60、90、120、150 min及手术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系统性反应发生率,并对所有患者随访两个月。结果:手术期间,观察组的皮肤温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120 min以内,观察组体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120 min后至结束期间,观察组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性反应发生率36.66%与对照组46.6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肾移植手术控温系统能够有效维持患者的体温恒定,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预后,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