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轻工业   19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已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入世后对我国丝绸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丝绸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跨越农业、纺织、服装和国内外贸易。新中国成立后,丝绸业有了很大的恢复与发展。目前我国桑园面积达950万亩,蚕农3000万户,国家每年收购蚕茧的金额达60亿元;出口对丝绸  相似文献   
2.
郭英红 《辽宁丝绸》2005,(3):33-34,39
从广义营销的角度讨论了纺织企业营销的关键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蚕丝业与丝绸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才定  孔育国 《国外丝绸》2006,21(1):21-27,38
系统地介绍了我国蚕丝业的发展简史;从丝绸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指出了我国现在仍然是世界丝绸大国,但还不是世界丝绸强国;我国的丝绸业仍然是发展潜力巨大、前途光明、任重而道远的产业。  相似文献   
4.
《纺织指导》2006,(2):30-32
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的岛国。国土面积将近38万平方公里,几乎只有我国的1/3,人口约13亿,是我国的1/10。  相似文献   
5.
第六章 江苏丝绸业之嬗变(1840-1919)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古老沉重的中国大门被帝国主义列强的炮舰轰开。外国政治、经济势力的入侵,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加速了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社会经济的剧变,两千多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6.
钱同源 《丝绸》2013,(1):74-76
丝绸,包括"真丝绸"和"化纤绸"。笔者所讲的丝绸业,是指以蚕丝为原料的丝绸。老祖宗传给我们的丝绸,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教会了我们种桑养蚕、缫丝织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就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1949年,蚕茧的产量只有30 915万t,白厂丝1 440 t;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思潮给予政治、文化以至经济以深刻影响,在“五四”新思潮的推动下,吴江的知识界对振兴盛泽丝绸业的思考,不仅领域较广,而且内涵深刻,不仅继承了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先进思想,而且有许多新的突破,新的构想,虽然这些思考在当时不能实现,但仍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晨 《江苏丝绸》2001,(2):41-43
在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浪潮中,诞生了一系列主技术群,极大地推动了现代企业开发新品的力度,产品在品种,功能,文化含量,技术含量等方面由传统向高性能,高质量的技术集约目标蜕变,而高技术的源头则来源于博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技术,这就是为何在现时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对越是传统稀少的,难以生产的产品,越是追求的缘故,因此,如何利用传统产品的优势,挖掘弘扬,开发研究,使之发挥出更大人价值,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则是我们开发新品开发中不容包忽视的一项内容,对传统产品的与拓展,也是新产品开发的一种方法,“传统特色挖掘法”便是这一思维开发中的具体体现,本文将针对此观点作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国内素有"四大绸都"与"七大绸都"之说,苏州、杭州与吴江盛泽均包含在内。宋代以来苏州与杭州均称为"丝绸之府",名扬四海,旗鼓相当。如今吴江包括盛泽已划归苏州,遂变成苏州名下含有两个著名的"绸都",足见丝绸在苏州所拥有的优势、地位与分量。10多年前国有丝绸业进入大力度的转型期后,杭州市委市政府主动寻求突破,将丝绸业作为特殊的传统行业来抓,积极打造"都市丝绸",成效明显。国家茧丝绸"十二五"规划中,第一次  相似文献   
10.
叶雪 《辽宁丝绸》2010,(2):30-33
<正>一、柞蚕丝绵生产的历史与现状我国柞蚕丝绸业生产历史悠久,柞蚕丝绵的生产是伴随着柞蚕丝绸业的发展而发展和变化的。早在1000多年以前,《三国志.魏书》称:有养蚕作绵,绵既樗(出)茧。丹东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是亚热带向温热带的过渡区域,气候湿润,植被茂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