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5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从播种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玉米苗期主要是长根、增叶、茎叶分化,是决定叶数和节数的时期。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苗全、苗齐、苗壮,假茎扁平,植株矮状,叶色浓绿,根系发育良好。应做好以下管理工作: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必须及时查苗补苗。在玉米三叶期以前,发现连续缺苗3株(穴)以上,应及时进行补苗,补苗方法:一是补播种(浸种催芽后播种);二是移苗补栽,移栽要在阴雨天或晴天下午进行,栽后  相似文献   
2.
上实下虚,表面细碎的土壤状态利于莒蓿出苗出苗整齐;利于苜蓿根系生长和水分渗透,良好的基础条件促进苗蓿的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3.
玉米从播种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玉米苗期主要是长根、增叶、茎叶分化,是决定叶数和节数的时期。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苗全、苗齐、苗壮,假茎扁平,植株矮状,叶色浓绿,根系发育良好。应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0)
"瑞雪兆丰年"为春种的田地蓄积了底墒,"春风不见雪"的春风又吹干了土地的地表墒度;而"春雨贵如油"的及时节,为目前大面积的节水技术宽膜覆盖(膜下滴灌)播种,又起到了"膜上集雨,漏于种穴"的补墒作用。本人近3年的调查,"膜下倚雨出苗"的面积,占乡镇春种面积的35-45%,该现实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2006年,131团在春播生产中采取八项措施,让新科技唱主角,使全团8万余亩农作物实现了早出苗、早中耕、早放苗、早定苗,农作物生长期也比2005年同期平均提前了15天,给农业的丰产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1)间苗。大豆出苗后,在全苗的基础上及早间苗,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其增产效果主要取决于间苗时间的早晚,一般在两片对生单叶展开时就要抓紧进行。据各地对比试验,间苗比不问苗的大豆增产10%-20%。(2)压苗。对大豆进行人工压苗,是一项简便有效的增产措施。据国外资料介绍,大豆压苗可增产4%.13%;国内多点试验的结果为增产8.5%~10%。其具体做法是:在大豆幼苗第一片复叶展开时,选晴天中午,用畜力或机引木磙顺垄镇压。压苗时,要注意避开阴天或晴天的早晨,以免压折幼苗。  相似文献   
7.
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和七级目测法,调查了攀西烟田杂草发生的种类和危害状况;同时采用田间定点调查法研究了烟田杂草的出苗规律。结果表明,攀西烟田杂草共有30科75属115种,根据相对多度和综合危害指数,最主要的杂草有尼泊尔蓼、马唐、酸模叶蓼、辣子草、光头稗、藜等;烟田杂草有2个出苗高峰,一个在烟草移栽后20~30d,另一个在烟草揭膜培土后1~10d,其中以第1个出苗高峰为主。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对生长在不同粒径团聚体干旱土壤中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土壤含水量条件下,与大粒径团聚体和未筛土壤相比,小粒径团聚体(尤其1~2mm)显著提高大豆出苗率(P〈0.05),缩短出苗时间,显著增加冠干重、苗高及叶面积,显著增加总根长和根表面积,但显著降低主根直径和根干重(P〈O.05)。说明大粒径团聚体不利于干旱土壤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种床内小粒径团聚体可部分地补偿土壤干旱对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养花门诊     
张文 《园林》2008,(8):66-69
Q问:如何繁殖金钱松?答:金钱松树体端直,入秋时叶色金黄,因其短枝上簇生的叶片排列成金钱状,故而得名。金钱松是制作树木盆景的优良材料,特宜布置丛林式盆景,令观赏者产生如入松林之感,富有画意。金钱松通常用播种繁殖,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播前将种子浸在40℃温水中泡一昼夜,播后15~20天发芽出苗。幼苗不耐强光照射,应注意给予遮荫;亦不耐干旱,水、肥管理宜勤。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2)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出苗不齐不全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玉米播种后出苗不齐不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在农业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