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47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55篇
化学工业   2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3篇
建筑科学   129篇
矿业工程   235篇
能源动力   52篇
轻工业   16篇
水利工程   66篇
石油天然气   212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AFTA)方法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 (AFTA)方法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的原理、研究现状以及应用中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并以具体例子进行了说明。可以看出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能够为古地温场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并且可用于研究盆地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2.
干酪根自由基浓度是研究有机质热演化的有效指标之一.也是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的热参数之一.本文根据新生代盆地干酪根自由基浓度与样品埋藏深度的关系,建立了推算古地温梯度的标准曲线图,并利用此标准曲线估算了塔里木盆地和辽河盆地两口井的古地温梯度.这一方法对于无镜质体地区和无磷灰石地区的古地温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多级机站通风新模式和矿井通风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中详细论述了我国“九五”期间金属矿山在多级机站通风系统改造中涌现出的先进技术 ,反映了我国矿山通风技术的发展现状。同时 ,探讨了矿井通风技术的发展方向 ,对矿井通风系统的改造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沧州地区陆续发现多处饮用天然矿泉水,在其储存层位的上、下部均有咸水。本文就矿泉水的赋存规律及其成因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东南缘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温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鄂尔多斯东南缘奥陶系溶洞充填物的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得到了四个不连续温度系列,其中44—46℃、59—61℃、104—118℃为加里东期,156—169℃为海西期。据此,可以认为下奥陶统的有机质在加里东期已达成熟,在海西期转化为气。根据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底部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资料和盆地周边中、上奥陶统较深水特征,鄂尔多斯中部曾接受过中、上奥陶统沉积,在加里东运动后方被剥蚀。  相似文献   
6.
凝结水形成的试验研究及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试验场气温、地温和微渗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天山北麓平原凝结水的水汽来源,最大吸湿凝结量的形成深度,冻结期水汽凝结的特点及影响凝结水形成的因素,最后,讨论了水汽凝结的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7.
8.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大民屯凹陷的古地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深刻认识辽河盆地古地温特征,利用裂变径迹分析方法,对大民屯凹陷钻井岩心中19块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和长度做了测试。结果表明,随井深增加,径迹年龄和平均径迹长度有减少、变短的显著趋势,ES3^4地层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比地层年龄年轻得多,说明沉积后曾长时间处于退火带中,退火带古地温为74~130℃,有效加热时间为4l~45Ma,2300~4000m深度地层处于退火过渡带。将径迹长度分布特征与地史、热史模拟结果相结合,认为该区在ES4段末经历一次短时间迅速增温后,ES3^1亚段存在一个区域抬升降温的热事件过程,其后地层稳定下降,沉降幅度小、沉积物较薄,温度增加缓慢,古地温梯度高于今地温梯度,对生、排烃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鄂尔多斯盆地低压低渗气藏水平使用的事生物降解钻(完)井液ASS-1的组成和性能.其组分包括粒度适宜的碳酸钙粉(暂堵剂和加重剂),改性淀粉(可变形暂堵剂和降滤失剂),优质生物聚的(提黏切剂),pH调节剂,无荧光润滑剂DRH(加量1%)及防腐剂等,给出了基础配方.该钻(完)井液对岩心的伤害率约为5%(4种其他体系钻(完)井液的伤害率在21.9%~96.6%);经高压气体反向驱排后,伤害后岩心渗透率恢复率可由88%提高到92%;在≤110℃热滚16 h后黏度损失率<50%;经过4次热滚(91℃×16 h),每次热滚后作适当维护处理,均可使变坏的性能恢复到要求值.该钻(完)井液用于水平段长800 m、地温83℃的DP35-1井和两分支水平段长各1500 m、地温91℃的CB1-1中,根据技术要求采用适当技术措施,在钻进中特别是CB1-1井长达4个月的钻进中,API滤失量<5 mL,密度1.04~1.07 g/cm3,漏斗黏度41~53 s,塑性黏度10~15 mPa·s,屈服值6~18 Pa,两口井均顺利完钻且可裸眼完井.图5表4参2.  相似文献   
10.
以位于西昆仑山区的齐热哈塔尔水电站引水发电隧洞高地温洞段为例,初步分析了工程区隧洞高地温洞段大地热流背景及其形成机理,针对隧洞围岩的高地温分布特征,建立典型高地温洞段地质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隧洞施工贯通通水后的围岩岩体温度场,并由此来推断热应力对于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岩温度90℃以上、空气温度50℃以上的高地温洞段,内外温差大于10℃(里低外高),若采用无衬砌和一次支护方案对高地温洞段围岩进行支护,该洞段内大部分区域的最大主拉应力将超过C25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易产生整体拉裂破坏;若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方案,则可以通过增加衬砌结构的配筋量来降低其最大主应力值,此时隧洞围岩及衬砌结构均未出现整体拉裂破坏。研究成果能够为保证该高地温隧洞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