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41篇
化学工业   27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1篇
建筑科学   58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8篇
轻工业   97篇
水利工程   119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PCB废水总氮的处理,从源头削减、分质收集、分质预处理到末端处理提出了多种方法,着重分析了MAP+管式微滤膜处理氨氮废水、多级组合式RO处理硝态氮废水和A2O+MBR处理综合废水,提出PCB废水总氮达标的组合工艺,项目建成后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广东化工》2021,48(16)
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珠江口及邻近海域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解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中氮、磷污染程度和水生生态环境的现状,采集了珠江口及其临近海域13个站位(珠江主干流入海口8个站位和渡头河入海口5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研究了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总氮总磷含量以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及其临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总氮浓度范围为0.27~0.81 mg/g,均值为0.53 mg/g。珠江主干流入海口一侧污染相对较为严重,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含量均值为0.70 mg/g,显著高于渡头河支流入海口一侧。表层沉积物中总磷浓度为0.28~0.96 mg/g,均值为0.49 mg/g,各位点浓度差异较大,整体并未达到污染程度。珠江口沉积物总氮总磷含量并无相关性,氮污染程度高于磷污染程度。研究结果为全面评价广东近海海水生态健康状况以及管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响应曲面法分析pH和温度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温度和pH交互作用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单因素试验中,在30℃下,总氮去除负荷(NRR)为32.1 mg/(L·h),厌氧氨氧化的脱氮效果最好。在pH单因素试验中,NRR随pH升高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温度下的最适pH存在变化。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预测温度和pH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交互作用的影响模型,在温度大于25℃、pH值为7.6~8.2时,NRR最高,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活性最佳;低温条件(15℃)下,较高的pH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有强化作用。对低温条件下NRR的模型预测值和实际试验值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偏差较小,说明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详细分析了总氮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度,并做了量化,找出了不确定度的主要分量,对提高总氮分析精度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面源污染为主的湖库型流域,为建立水质目标管理与污染总量控制之间更精准的响应关系,借鉴日最大负荷总量模式,基于物质量平衡原理提出考虑径流丰枯变化、不均匀混合、大气沉降等影响因素的湖库分区动态水环境容量精细解析方法,包括污染混合区设置、代表水文系列确定、逐日分区水量水质计算。以沙河水库为例,分别以全湖Ⅱ类、主湖Ⅱ类作为水质管理目标,采用2010—2015年代表水文系列对总氮动态水环境容量进行精细解析。结果表明:全湖Ⅱ类、主湖Ⅱ类水质管理目标下沙河水库总氮水环境容量的多年均值分别为36.7 t和99.43 t,若不考虑湖滨混合区,全湖Ⅱ类水质目标下总氮的年水环境容量计算值偏大66.43%;实施水质目标管理的水域面积越大,大气沉降对水环境容量的影响越大;径流年际及年内丰枯变化对水环境容量的影响显著;各分区总氮控制总量占全流域总量的比例与面积比基本一致。湖库分区动态水环境容量精细解析可量化不同因素对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的影响,科学解析面源输入型湖库水环境容量的时空结构特征,实现水质目标管理与污染总量分区管控的有机联动,更好地支撑流域水环境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工业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中总氮含量偏高,容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为了提高尾水中总氮的去除效率,通过模拟稳定塘静态和动态试验,对比了不同稻草添加量(0,0.18,0.54 g/L)强化生物膜浮床脱除工业尾水中总氮(TN)的效果。静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稻草量的增加,TN的去除率显著提高;10 d后,添加0(CK)、0.18 g/L(T1)和0.54 g/L(T2)稻草的尾水中,TN去除率分别为18%,40%,93%。动态试验结果显示,水力停留时间(HRT)为 4 d时,CK、T1和T2的平均TN去除率分别为10%,22%,49%,且3种情况下的进出水COD浓度无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稻草通过缓慢释放碳源为生物膜中异养反硝化细菌提供可利用的有机物。研究成果可为工业尾水深度处理脱氮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省金华市莲塘口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模型建立适用于该流域的面源污染分布式模型,模拟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不同施肥制度下氮磷负荷的排放,识别关键污染源的贡献,为该区域面源污染控制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单位面积总氮、总磷排放负荷较大的土地类型分别为住宅用地、水稻田,但总氮、总磷排放负荷总量最大的土地类型均为水稻田;种植施肥、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排放产生的总氮、总磷负荷分别占流域总量的71.1%和50.2%,其中,由于种植施肥排放的总氮、总磷分别占流域总氮、总磷排放总量的55.4%和48.1%;减少水稻田的施肥量可以有效降低农田氮磷污染负荷的排放量,但增加施肥次数无显著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东平湖湖区及周边土壤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该湖水体和周边土壤中氮磷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平湖表层水体中TN含量为0.29~11.43 mg/L,TP含量为0.019~0.459 mg/L;湖泊周边水域氮磷含量较高,而湖区氮磷含量相对较低,说明上游污染物排放和人为活动对水体中的氮磷分布有很大影响;水平空间上,土壤表层(0~10 cm)TN含量最高的是稻屯洼,王台大桥最低,TP含量都在0.05%以上;垂直空间上,东平湖湿地土壤TP垂直分布由上到下呈减少趋势,在垂直地面20 cm处TP含量出现较大转折,TP含量迅速下降,这与磷素的淋失、动植物活动及地质沉积作用有关,TN集中分布在20~40 cm土层,这与土壤对氮元素的截留、淋失、沉积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实验点相对回归直线的分散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和测量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对总不确定度贡献最大,并通过实验分析比色液中残留过硫酸钾及pH值对空白实验吸光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膜生物反应器的不足,设计出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系统——复合膜生物反应器(HSMBR),并对HSMBR除碳脱氮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缺氧/好氧的比例时间实现了A/O程序HSMBR对NH4+-N、COD、TN的去除,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8%、94.4%、69.4%。在A/O程序HSMBR运行过程中,进水NH4+-N值与A/O过程交替时氨氮值几乎不变;在好氧过程中,有90%以上的氮化合物在好氧过程中消失,从而证明了在A/O程序HSMBR运行过程中存在好氧脱氮现象;另外,在A/O程序HSMBR运行过程中,COD/TN为3.5时,TN的去除效率达到8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