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118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167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14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偏振灵敏CANS光谱研究尿嘧啶、胸腺嘧啶、胞嘧啶和腺嘌呤四种核苷分子的振动结构。谱的非共振背景被有效地消除,核苷的双键振动模清晰可辨,对每种核苷分子的特征谱线进行了标识,作为在生物分子中识别它们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核苷酸生产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核苷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RNA酶解法、微生物发酵法以及生物催化法。探讨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和发展及其在工业化生产中的优劣势。化学合成法的路线长、立体选择性差,所用试剂昂贵并有一定毒性,生产成本较高;酶解法能一次得到4种核苷酸的混合物且收率较高,是目前我国核苷酸工业生产所用的主要技术,但其后提取难度大,产品纯度不高;微生物发酵法难以解决细胞通透性的问题;生物催化法是发酵法的延伸,菌体培养和酶催化反应分两步进行,有效地解决了细胞通透性问题,并可以通过偶联不同的基因工程菌株生产多种复杂核苷酸、核苷糖乃至寡聚糖,这在核苷酸工业、医药及糖化学、糖生物学合成工业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李叶青  陆明  吕春绪  陆鸿飞 《江苏化工》2005,33(Z1):121-123
以2-氨基-6-氯嘌呤和2,3,5-三-O-苄基-1-O-对硝基苯甲酰基-D-阿拉伯呋喃糖为原料,合成了氟达拉宾,经红外光谱、质谱、紫外光谱检测,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步骤简短,操作简单,总收率高达19.6%,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褚吉成  金汝城 《精细化工》2004,21(3):227-229,240
对一类核苷类似物的关键中间体———(4R,5R) 4 (N 甲基羟氨基) 5 [(叔丁基二苯基硅烷基)氧甲基] 3,4 二氢 2(5H) 呋喃酮的合成进行了研究。以L 抗坏血酸为原料,经Pd/C催化加氢和缩酮保护,生成5,6 O 异亚丙基 L 古洛糖酸 1,4 内酯,产率74 3%。该内酯经NaIO4氧化、Wittig反应、水解成环和柱色谱分离,得(R) (+) 5 羟甲基 2 (5H) 呋喃酮,产率43 0%。最后该呋喃酮再经硅烷保护和羟胺Michael加成,即得到目标化合物。这7步反应的总产率27 9%。  相似文献   
5.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甘氨酸修饰电极,对修饰膜的电活性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鸟嘌呤(G)和8一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在聚甘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建立了对两者进行分别检测和同时检测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聚甘氨酸修饰电极可以增强鸟嘌呤和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并且可以加快鸟嘌呤和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在电极表面的电子传输,使两种电活性物质在聚甘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信号明显增大,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并且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用于鸟嘌呤和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昔的分别和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6.
核苷磷酸转移酶能够特异地将无机焦磷酸(PPi)的磷酸根转移到核苷5'-位的羟基上,该过程并不需要ATP的参与,且具有选择性高和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 (DE3)/pET28b-AP/PT为菌株,进行了5L发酵罐中的培养条件优化,确定了以乳糖作为诱导剂时,最佳诱导时机OD600为7左右,诱导剂乳糖的浓度为10 g/L;确定了最适通气量为1.5 L/min.在该条件下,核苷磷酸转移酶酶活达221.4 U/L,OD600为20.4.  相似文献   
7.
一种快速检测橘核中柠檬苦素类物质含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方法检测橘核中柠檬苦素类物质的含量效率低、成本高,所以采用微量快速法处理样品,检测速度快、回收率高,能真实反映原料中柠檬苦素类物质的含量,可用于橘核及其提取产品的质量分析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5’-肌苷酸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增鲜剂。核苷磷酸转移酶能够高选择性地使肌苷5’-位羟基磷酸酯化生成5’-肌苷酸,该反应不需要ATP,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位置特异性强、转化率高、环境友好等特点。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携带有来自Escherichia blattae磷酸转移酶(AP/PTase)编码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pET28b-AP/PT为菌株,研究了培养基成分对细胞生长和产酶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培养基为:甘油7.5 g/L,蛋白胨12.5 g/L,酵母粉10g/L,NaCl 10 g/L,ZnCl2 0.1 g/L,初始pH值7.0。在该条件下,核苷磷酸转移酶酶活达到143.8U/L,比优化前提高了1.0倍。利用该条件下培养获得的菌体为生物催化剂,反应1 h,5′-肌苷酸的摩尔收率达到83.3%,表明该核苷磷酸转移酶对肌苷具有良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RISK21框架和工具分析我国2~6岁儿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AEs)的膳食暴露风险,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基础。方法以PAEs的毒性为纵坐标,以暴露为横坐标,以暴露限值(MOE)和不确定系数为参数,应用RISK21工具中RISK PLOT模块,通过矩阵计算,以图形展示2~6岁儿童暴露于7种PAEs的风险大小和等级。应用TTC PLOT模块,分析毒理学资料缺乏的DMP、DEP、DIBP 3种PAEs的暴露风险。结果 RISK PLOT表明一般人群7种PAEs均处于风险较低的绿色区域;高食物消费量人群7种PAEs暴露风险排序为DBP、DIBP、DEHP、DMP、DEP、DINP及BBP, TTC PLOT显示我国2~6岁儿童DMP、DEP、DIBP膳食暴露风险低于相应的毒理学关注阈值(TTC)。结论 RISK21框架和工具可应用于风险评估及其后期的管理决策, RISK21分析结果表明我国2~6岁儿童7种PAEs膳食暴露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
以腺苷、尿苷、次黄嘌呤核苷、虫草素及次黄嘌呤为指标,测定泰山虫草菌丝体与天然冬虫夏草中相应成分的含量,探索泰山虫草代替天然冬虫夏草开发药物或保健食品的可能性。采用80%乙醇超声提取,在GF254硅胶板上点样后,以薄层色谱扫描法(TLCS)测定上述各种成分的含量。首次证明泰山虫草菌丝体核苷类及次黄嘌呤等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冬虫夏草。其腺苷、尿苷、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含量分别是冬虫夏草的8.25倍、3.76倍、11.8倍和1.55倍。2种虫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均表现为尿苷>次黄嘌呤核苷>腺苷>次黄嘌呤>虫草素。说明泰山虫草可以作为冬虫夏草代用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TLCS法简捷快速,重现性、稳定性良好,能有效地对虫草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