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2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46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41篇
矿业工程   56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77篇
水利工程   106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16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无铅环境中的热风整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电子工业走向无铅焊接的时候,热风焊料整平仍然是继续可焊性保护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节水灌溉的发展与普及是当前国内外势必发展的必由之路,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意味着实现农业灌溉从粗放经营管理向集约经营管理的转变,是我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甘南县春小麦喷灌效应示范,提出了不同喷灌方式,小麦喷灌适宜时期、喷洒水量及其喷头组合方式,春小麦喷灌土壤湿度、耗水量及小白龙灌溉的经济效益、方水产量,为同素地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3.
4.
由于煮茧前处理和浸渍、触蒸、渗透等煮熟前处理而产生的茧吸水和茧层吸水是影响煮熟度和煮茧斑的重要因素,特别对与生丝的产量、品质、生丝率有关的蛹衬量、净度、丝故障的发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煮熟前处理而造成的茧层的水份的扩散性即茧层湿润性的影响的研究较少。 岛崎(1962)从用浸渍处理后水份在茧层上的扩散面积来推断其湿润性,以此测得茧的外层、中层、内层的湿润度。这个结果表明,干茧在95℃的高温汤中浸渍时,茧的外层和内层  相似文献   
5.
在井下空气潮湿、矿山供排水系统完整、矿岩不怕水和有较好湿润性的矿井中,湿式除尘器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国内外矿用湿式除尘器的发展概况及发展方向做了较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7.
8.
降雨条件下滑坡体稳定性与裂隙诱发入渗密切相关。为了探究裂隙发育对堆积体降雨入渗的影响,以澜沧江某巨型堆积体坡表发育的裂隙现象为出发点,设计了均质堆积体和主-次裂隙堆积体2种模型。通过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及数值分析,并结合土体中的含水率、基质吸力、湿润锋迁移速度及深度的变化趋势可得出以下结论:裂隙型堆积体在降雨1 h和观测23 h的整个时间段内,其湿润锋迁移变化趋势可归纳为入渗加速→峰值→入渗减速→趋向于0;裂隙的存在为雨水入渗提供了有利的通道,雨水可到达土体深部,形成暂态饱和区,随降雨结束又逐渐消散;降雨在裂隙型发育的堆积体中的入渗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即前期完全入渗、裂隙下方强烈入渗、补偿加速入渗及水平侧渗。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滑坡复活机理和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堆积体局部粗、巨颗粒于坡中、坡脚不同发育位置富集现象展开室内降雨模型试验,通过孔隙水压力、基质吸力、体积含水率及湿润锋迁移形态的变化情况,探讨粗、巨颗粒于堆积体坡中、坡脚位置局部富集在降雨入渗过程中的差异性影响。研究表明:(1)坡中(A组)、坡脚(B组)局部粗、巨颗粒富集导致的架空现象致使降雨过程中形成雨水优势入渗通道,富集区下方的入渗速率明显快于周围均质土体;(2)B组堆积体右侧入渗速率比A组堆积体更快,而左侧入渗速率不及A组堆积体;(3)B组堆积体的整体渗流特性更强,其湿润锋运移率先触底,比A组堆积体提前72 h;(4)A组堆积体湿润锋迁移形态先期中部呈平缓凹形下渗,较B组右侧凹形下渗范围更宽;后期均呈平滑弧形入渗,而B组堆积体浸润面积较A组更小。(5)A、B组堆积体降雨入渗可划分为竖向入渗阶段和侧向入渗阶段,但存在明显差异,A组堆积体竖向入渗快于侧渗,而B组堆积体竖向入渗慢于侧渗。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与助剂》2007,(1):49-49
用途及优点: 1.优化树脂糊的制造:填料加入容易快速;降低粘度,从而提高填料加入量;分散过程中减少热量积聚;提高不同批次的重复性;改善糊的均匀性;防止低收缩组分分离;防止填料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