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18篇
化学工业   9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19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484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四川藏区传统牦牛酸奶中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特性及发酵性能,以本实验室分离出的六株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为研究对象,以菌株生长量、耐酸性、胆盐耐受力、渗透压耐受力和细胞表面疏水性为指标进行特性研究;以发酵酸奶的凝乳时间、持水力、酸化及后酸化能力、挥发性物质及质构等为指标进行发酵性能研究。菌株的生长曲线表明,6株菌株分别在14 h(218、276、266)、16 h(271、285、231)进入对数生长稳定期,其中编号218的菌株生长量最高,OD值为2.188。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菌株276具有良好的耐酸能力(P<0.05);菌株266、218、231耐胆盐的能力较强;6株菌株均具有较好的耐渗透压的能力,其中菌株285对高渗透压的耐受性较强;菌株285和218在两种有机试剂中的疏水性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菌株,且与十六烷的结合效果较好。发酵试验结果表明,6株菌株所发酵酸奶均在6~8 h内凝固,酸乳在冷藏期间,活菌数均保持在107 CFU/mL以上,均符合发酵剂的标准,其中菌株276的最高为3.22×106 CFU/mL;菌株218发酵制得的酸奶质构特性较好,持水力和酸化能力较其余菌株均最强,分别为60.98%和83 °T;菌株276、266抗后酸化能力较好;菌株231产香性能最优,乙醛含量为24~26 μg/mL,双乙酰含量为1.58~3.73 μg/mL,能够明显改善酸奶的风味。通过综合比较6株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特性及发酵性能,菌株218为一株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菌株,可作为乳酸菌发酵剂且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研究为利用四川藏区传统牦牛酸奶中分离出的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在发酵乳制品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牦牛毛变性及其产品研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介绍了牦牛毛化学主性原理、处理工艺以及牦牛毛黑炭衬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1概述合同文件是业主单位进行造价控制管理及承包商在施工中须共同遵守的主要法律依据,是水利工程项目实施的强制性文件。但由于水利工程施工中受现场施工条件、设计变更、新增项目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工程变更,都可能导致工程费用和施工进度的变化,因此仅靠合同文件来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是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牦牛乳中α-乳白蛋白遗传多样性,以α-乳白蛋白基因(LAA)的Ⅰ、Ⅱ、Ⅲ和IV外显子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对麦洼牦牛的LAA进行分析,旨在从分子水平揭示LAA在牦牛乳中遗传多样性分布. 牛属不同来源的α-乳白蛋白基因的编码序列被用于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表明,牦牛乳中LAAⅠ外显子区域以杂合体形式存在,并发现了一个新变异体JN084189. 不同来源LAA的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LAA在进化上存在一定的物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介绍电刺激在牦牛肉类工业中的应用与研究及其机理。根据电刺激对骨架蛋白Desmin、Troponin-C、Integrin降解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讨论电刺激结合冷却排酸对骨架蛋白降解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336-343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西藏牦牛的序列多态性、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对17个西藏牦牛类群170个个体的mtDNA COⅠ全序列进行测序,用MEGA5.0、DNASP5.0等软件分析核苷酸组成、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基于Kimura-2-Parameter双参数模型,分别采用邻近法(NJ)和最大似然法(UPGMA)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不同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结果表明:①西藏17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Ⅰ全序列长度均为1 545 bp,个体间无长度差异,无内含子,起始密码子为AUG(ATG),终止密码子为UAA(TAA),共编码514个氨基酸.T、C、A和G 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9.3%29.8%)、25.5%(25.2%29.8%)、25.5%(25.2%25.6%)、28.7%(28.6%25.6%)、28.7%(28.6%28.9%)和16.3%(16.2%28.9%)和16.3%(16.2%16.5%);A+T的平均含量为58.2%,存在一定的碱基偏倚性.②在17个西藏牦牛类群的170头牦牛中,共发现mtDNA COⅠ有2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16.5%);A+T的平均含量为58.2%,存在一定的碱基偏倚性.②在17个西藏牦牛类群的170头牦牛中,共发现mtDNA COⅠ有2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0.978之间,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值分别为0.566、0.00326,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③西藏牦牛mtDNA COⅠ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11.496%),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0.1946%).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6171%、4.8627%;亲水性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分别为57.39%、42.61%.④基于mtDNA COⅠ,西藏17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即类乌齐(LWQ)牦牛单独成一类,其它牦牛类群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7.
三股螺旋结构是胶原蛋白的关键结构特征,胶原蛋白变性会破坏三股螺旋结构进而严重影响其生物功能。牦牛是高寒地区特有的半野生牛种,主要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我们开发了一种温和的生物工艺,从牦牛骨中提取制备了高品质的牦牛胶原蛋白(Yak ossein,YO)。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圆二色谱(CD)结果表明,我们提取得到的为I型牦牛胶原蛋白,未发生降解,并且整体保持完整的三股螺旋结构。酶切实验进一步表明,提取的YO未发生变性,它可以有效抵抗胃蛋白酶的降解。同时,我们建立变性胶原蛋白的靶向结合实验,利用高特异性的荧光多肽探针来检测牦牛胶原蛋白的变性程度。该靶向探针对提取的YO完全没有结合能力,表明该YO为非变性胶原蛋白。细胞实验表明,YO对成纤维细胞有良好的粘附能力,并且可以显著促进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提取曲拉样品的DNA,选择合适的通用引物扩增ITS特定区域,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目标区域的序列变异和丰度,通过分析曲拉样品中真菌的Alpha多样性、物种分类组成及Beta多样性,以揭示甘南牦牛曲拉中真菌菌群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曲拉中具有高度的真菌多样性,并且不同来源样品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存在差异;在曲拉样品中共检测出6个门和123个属的真菌,所有样品中的共有优势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共有优势属为毕赤酵母属(Pichia)和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采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和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可以将曲拉样品分为3类,结果与样品来源一致;置换多元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来源的样品间真菌组成差异显著(P=0. 001); Spearman关联网络图表明,样品中真菌群落之间正相关占主导地位;研究结果可为牦牛曲拉的品质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分别使用化学方法和酶法对青椒牦牛肉丝进行嫩化,采用正交试验,以剪切力值和感官评分为评定指标,研究了在油温加热情况下菠萝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碳酸氢钠和复合磷酸盐对西藏牦牛肉丝的嫩化效果。结果表明,菠萝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碳酸氢钠、复合磷酸盐的添加量分别为0.04%、0.012%、3.6%、0.1%时评定指标最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电刺激时间对宰后牦牛肌纤维结构及食用品质的影响。选择20头甘南黑牦牛每5头一组按实验设计进行电刺激ES&C(电压21V,额定功率50W,时间72、90、108s)和常规冷却排酸NC(0~4℃,风速0.5m/s)处理,在成熟过程中的0、24、72、120、168、216h测定牦牛肉的剪切力、糖原含量和肌纤维超微结构,在宰后24h内测定牦牛胴体的温度和pH。结果显示:电刺激处理可以加快牦牛肉pH的降低,有效防止冷收缩的发生;ES&C的剪切力在宰后成熟过程中均小于NC,在最后216h,ES&C108s的剪切力值极显著的高于ES&C72s和90s(p<0.01),其剪切力值分别比ES&C72s和90s高7.77%和14.29%;加快了糖原的降解,ES&C的糖原含量分别比NC低37.45%、48.52%、52.58%、60.43%、58.79%、50.48%;电刺激破坏了牦牛肉肌纤维结构,出现挛缩带。结论:电刺激处理能显著改善牦牛肉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