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8篇
综合类   37篇
化学工业   229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85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丝状真菌纤维素酶合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状真菌产生的纤维素酶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但就目前酶生产效率来看,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对酶的合成调节机制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纤维素酶的生物合成受诱导和阻遏双重控制,酶的生产既有赖于低廉的保持一定浓度诱导物的存在,又必须清除分解代谢产物对酶合成的阻遏,其中的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的阐明。真菌纤维素酶的分泌也是相当复杂的,在酶的分泌过程中,酶会发生例如糖基化等一系列变化。提高纤维素酶的活力测定方法的准确性,使其进一步规范化,是研究纤维素酶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领域。随着现代生物学朝着分子水平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的许多方法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纤维素酶的研究中,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对真菌纤维素酶合成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提高纤维素酶产量,推动应用工作的发展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具有光学活性的β-羟基丁酸甲酯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酰乙酸甲酯为原料,从不同的酵母中筛选出合适的酵母作为催化剂,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β-羟基丁酸甲酯,考察了反应时间、菌体浓度、辅助底物葡萄糖、缓冲液的pH值、反应温度和底物浓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面包酵母作催化剂,催化性能良好。比较好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h,菌体浓度50g/L,葡萄糖浓度0.6mol/L,底物浓度0.05mol/L,pH值7,35℃.在该条件下,β-羟基丁酸甲酯的收率达57%,对映体过量值达92%.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聚酯的合成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微生物聚酯是由发酵技术生产、具有生物降解性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本文介绍了3-羟基丁酯均聚物(PHB)和共聚物的基本结构、生物降解性能、生物合成及其应用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纤维素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纤维素结构、纤维素的合成、纤维素液晶、功能纤维素、纤维素溶剂、纤维素裂解和纤维素的废物利用等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5.
1、通过一种松柏醇酯的还原来生物合成丁香酚和异丁香酚,它们是香辛料的特征组分美国Michigan大学学者T.Koeduka等人在"Proceeding of the Natur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2006,103(26),10128~10133  相似文献   
6.
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菌种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泡菜和生牛乳中筛选出一株乳酸菌ZS2058能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经API系统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rn).该菌株在MRS培养基中将质量分数11.6%的亚油酸(1.024mg/mL)转化为共轭亚油酸,经气相色谱分析证实c9,t11-18:2占75.9%,t10,c12—18:2占24.1%。  相似文献   
7.
纳米细菌纤维素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木醋杆茵茵株A.xylinumHN001,以椰子水为培养基,生物合成了纳米细茵纤维素(NBC).研究了影响纳米细菌纤维素合成的几个主要因素:培养时间、培养基初始pH值和培养方式.实验所得NBC的产率为1.2g/L.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FC)测定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MMD)约为1.0,说明相对分子质量均匀.采用透射电镜测试了形貌,证明NBC分子近似球形,直径约100nm.NBC冷冻干燥后采用红外光谱确证了结构.  相似文献   
8.
《硅酸盐通报》2012,(2):390
二氧化碳(CO2)既是主要温室气体,又是宝贵的碳资源。创建新的生物合成途径,实现利用太阳能将CO2高效生物转化为石油基化学品,将为解决全球资源和能源问题开辟一条新路,对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洋硅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含有丰富的岩藻黄素且生长速度快,被认为是生产岩藻黄素的最佳物种之一。其中岩藻黄素作为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糖尿病、抗炎症、抗肥胖等生理活性,在生物医药和功能食品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岩藻黄素因合成机制的复杂性而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使其在生产中存在着产量低、成本高等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三角褐指藻源岩藻黄素的功能活性,对岩藻黄素的合成机制及合成过程中不同因素对其积累量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旨在深入研究海洋微藻来源的岩藻黄素的作用价值,为岩藻黄素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有望为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未来海洋硅藻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自然发酵泡菜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SK007,研究了Lactobacillus sp. SK007利用苯丙氨酸合成苯乳酸的过程,结果发现,在MRS培养基中最高可产生0.55 mmol/L苯乳酸,苯丙氨酸剩余94%,但检测不到中间产物苯丙酮酸,这表明苯丙氨酸的转氨反应是苯乳酸合成的限速步骤. 用苯丙酮酸代替苯丙氨酸作为底物可有效突破这一瓶颈,进一步优化了Lactobacillus sp. SK007利用苯丙酮酸合成苯乳酸的发酵条件. 当苯丙酮酸为18.3 mmol/L, 30℃静置培养24 h,苯乳酸产量可达10.25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