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14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38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奇妙的人体     
喷嚏从口腔中喷出的平均速度为160千米/小时。人不可能做到在打喷嚏的同时保持双眼睁开。鼻子和耳朵在不停地生长,但这一生长过程难以察觉。微笑的时候要动用17块肌肉,而皱眉头时要用到43块肌肉。当看到令人愉悦的事物时,人的瞳孔能膨胀45%。全身206块骨头中有1/4在脚上。人的大脑重量只占体重的2%,却要耗费全身所需氧气的25%。相比之下,肾脏和心脏分别消耗12%和7%的氧气。同人体血液化学成分最为相似的物质是海水。人的舌头主要靠舌根部位感受苦味,中间部位感觉咸味,舌尖感觉甜味。人的大脑80%是水分,比血液所含水分还要多。妊娠期间,子宫…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瞳孔中心的实时提取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利用基于瞳孔-角膜跟踪法原理和图像处理的眼动跟踪技术,实现瞳孔和角膜反射中心的精确提取.首先在红外光源条件下,用摄像机捕获人眼图像,通过图像自适应二值化阈值确定图像处理区域,以减小处理时间;其次,利用高低2次二值化阈值提取角膜反射中心;然后求取自适应最佳阈值确定瞳孔位置和大小;最后用梯度法提取瞳孔轮廓特征点,并用椭圆拟合瞳孔的方法确定瞳孔中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瞳孔和角膜反射中心提取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能满足实时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3.
受到眼睑、睫毛、反光等干扰,提取的瞳孔往往无法近似成标准的椭圆,给瞳孔精确检测带来了难度。针对遮挡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遮挡瞳孔精确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瞳孔图像的感兴趣区域,在对该区域进行阈值分割的基础上,通过滤波去噪和扫描线法去除光源反光的影响;根据沿遮挡瞳孔的分界线进行水平旋转,应用内接平行四边形法确定瞳孔的中心;根据圆形检测理论,提出一种中心修正算法,将求得的两个圆的交点作为眼睑与瞳孔的交点,计算出旋转角度,从而精化瞳孔中心的定位;最后利用五点法计算得到的瞳孔椭圆参数作为初始值,通过最小化拟合椭圆与边缘点之间的欧氏距离,使得该椭圆在非线性最小二乘意义下是最优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在遮挡不超过瞳孔面积一半的情况下,能得到较为精确的瞳孔位置和边界。  相似文献   
4.
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的前提是对人眼瞳孔进行精确跟踪定位.通过对非接触式眼压测量跟踪系统的研究,提出汇聚式双目视觉的人眼瞳孔跟踪方法,采用结合帧差法和Mean-Shift算法的改进算法进行目标跟踪,解决了Mean-Shift算法对瞳孔进行跟踪过程中,有跟踪目标丢失现象的问题,通过下位机驱动三轴电机进行移动,调整系统与人眼的相对位置,以实现人眼瞳孔的精确跟踪.经在样机上实验,其结果表明:系统跟踪定位误差≤0.1 mm,跟踪过程在1s内完成.  相似文献   
5.
视线跟踪是基于多通道的人机交互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而基于瞳孔-角膜反射技术的视线方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视线跟踪技术之一。瞳孔-角膜反射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取人眼图像中瞳孔-角膜反射向量作为视线方向计算模型所需的视觉信息,通过搭建红外光源设备提取瞳孔-角膜反射向量构建基于瞳孔-角膜反射技术的视线跟踪系统,为面向人机交互的视线跟踪研究提供可行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减光罩设置对隧道口光环境及进出隧道口时驾驶视觉安全的影响,基于隧道口减光罩等比例微缩模型仿真及驾驶模拟实验平台构建进出隧道口路段驾驶环境,利用眼动仪测量驾驶员在进出隧道口时瞳孔面积变化速度,对驾驶视觉安全进行评价。对比无减光罩实验结果表明:有减光罩条件下,进出隧道口路段光环境变化相对平缓,有效降低了"黑白洞效应";驾驶员进出隧道口路段瞳孔面积变化速度减小,且驾驶员瞳孔面积变化速度最大值与其持续时间均低于临界值,有效减少光环境突变造成的视觉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寻找可反映驾驶人心理负荷的交通冲突识别指标及基于该指标的交通冲突识别方法为目的,通过比较分析明确了冲突刺激与瞳孔直径的相关关系,针对原始GSA(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识别方法仅可搜索最优解的缺陷并面向交通冲突识别要求提出了基于瞳孔直径的GSA-T交通冲突快速识别方法.撞固定物冲突验证结果显示GSA-T方法的对比次数和识别时间均比枚举方法少,证明GSA-T方法具有较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优势,可满足交通冲突识别和道路安全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驾驶员驾车进入隧道过程中的瞳孔变化过程,让8位驾驶员分别驾车进入4座隧道,在此过程中用眼动仪记录驾驶员的瞳孔大小。分析眼动仪记录得到的驾驶员瞳孔大小数据的特征,通过小波变换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了驾驶员驾车进入隧道过程中瞳孔大小变化曲线。分析驾驶员瞳孔大小变化曲线发现,不同驾驶员的瞳孔大小存在个体差异;同一驾驶员多次测试的瞳孔大小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在接近隧道过程中驾驶员瞳孔逐渐变大,并在隧道洞口附近急剧变大;不同驾驶员的瞳孔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驾驶员瞳孔大小除受适应亮度的影响外,还受驾驶员的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眼震检测是判断眩晕的一种重要方法,获取瞳孔位置波动曲线是眼震检测的主要内容,为了建立眼震检测中瞳孔位置波动曲线数学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拟合与傅立叶级数拟合两种方法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对比,用Matlab中的Cfiool工具箱对瞳孔位置曲线进行傅立叶级数拟合的效果更好.实验证明,方法对眼动曲线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准确反映出瞳孔位置的实时变化情况.拟合结果为眩晕判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今后的眼震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实验探索驾驶负荷累积与轻音乐对驾驶疲劳的影响。方法采用2(驾驶负荷累积)×2(音乐条件)×3(模拟驾驶阶段)混合设计,对32名驾驶员被试进行模拟驾驶实验,采集驾驶员驾驶速度和他们的垂直搜索广度与瞳孔直径。结果第45-60 min时,对于无驾驶负荷累积的被试,轻音乐组车速显著快于无音乐组,轻音乐组垂直搜索广度显著大于无音乐组;对于有驾驶负荷累积的被试,轻音乐组的瞳孔直径小于无音乐组(边缘显著),轻音乐组的车速慢于无音乐组。结论轻音乐对无累积疲劳的驾驶员具有唤醒作用,加快他们的车速,扩大垂直搜索广度,对驾驶绩效具有积极的影响;轻音乐对有累积疲劳的驾驶员会产生催眠作用,缩小瞳孔直径,车速减慢,对驾驶绩效具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