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01年甘肃庆城县穆泰墓出土了一批彩绘陶胡人俑,在这些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的陶胡人俑(庆城县博物馆藏)上见有几种当时胡人的服饰。笔者关注的是这些服饰的边缘部位。本文通过笔者在粟特地区的田野调查,推定胡人俑服饰边缘部位的制作技术以及类型,并论述基于该技艺连接起来的各地特殊人群和文化的流动与交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莫高窟中唐第158窟内诸多现象,包括如<各国王子举哀图>的民族属性、波斯萨珊风格的联殊雁衔珠纹、两件粟特纳骨瓮的文化意义、洞窟建筑形制与入华粟特人的丧葬习俗、涅槃经变图像的再解读、金光明最胜王经变图像的选择意义、洞窟营建的历史背景即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粟特人、供养人画像、与邻窟张议湖功德窟的历史关联、敦煌粟特安氏的佛教信仰等问题的详细分析,论证表明该洞窟作为敦煌粟特九姓胡人功德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孙先生旁征博引,用大量的史实驳斥了一些研究者的观点,即唐代的壁画与陶俑中,着男装与着胡服的女子多次出现。认为这‘呢女权意识的某种觉醒,也是对传统的男权社会的一种挑战”。孙先生认为云想衣裳、髻簇珠翠,仍然是唐代上层妇女的追求与向往,而男装和胡服却是与之背道而驰的。其见解独到,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鲍月 《西部皮革》2023,(8):60-62
分布在古代中亚泽拉夫尚河流域的粟特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其文化艺术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特征,其中以服饰艺术比较具有代表性。由于粟特乃至中亚地区的特殊葬俗,粟特本地出土的纺织物极少,故粟特的壁画成为研究粟特服饰艺术的重要补充材料。文章将以壁画中的人物造型为依据,从样式、图案和配饰三个方面对粟特服饰艺术进行讨论,进而探析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在丝绸之路沿途(中国段)发现的大批具有异国情调的织锦实物,都带有明显的异域特色.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敦煌藏经洞等地的发现都显示这类织锦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流行.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这些织物被当作中亚粟特织锦,粟特织锦上的图像风格受不同民族文明传播的影响.文章就粟特织锦纹样风格进行分析,以期提供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很早就开始在工艺品中大量使用青金石。当时这种名贵宝石的唯一产地在中亚阿富汗一带。由那里出发的青金石贸易,极大地促成了两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文化交流。此后,受青金石影响的审美观念又在波斯文明中延续了下来。有学者因此提出,早在"丝绸之路"建立以前,东西方世界之间已然存在一条由帕米尔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莫高窟中唐第158窟内诸多现象,包括如<各国王子举哀图>的民族属性、波斯萨珊风格的联珠雁衔珠纹、两件粟特纳骨瓮的文化意义、洞窟建筑形制与八华粟特人的丧葬习俗、涅榘经变图像的再解读、金光明最胜王经变图像的选择意义、洞窟营建的历史背景即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粟特人、供养人画像、与邻窟张议潮功德窟的历史关联、敦煌粟特安氏的佛教信仰等问题的详细分析,论证表明该洞窟作为敦煌粟特九姓胡人功德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