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61篇
化学工业   27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12篇
轻工业   156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我是一名初学烹饪者,知道豆蔻为一种香辛料。但我想问问它与白豆蔻、草豆蔻和肉豆蔻是同一种原料吗?答:豆蔻即白豆蔻,它与草豆蔻、肉豆蔻均为烹饪中常见的香辛料,由于三者均带有“豆蔻”二字,因此很容易被人们误解。白豆蔻,又名豆蔻、白蔻仁、白蔻、蔻米等,为姜科植物圆豆蔻的干燥果实。白豆蔻外形呈圆球形,具有不显著的钝三棱,表面乳白色或淡黄色,果皮为木质且脆,易纵向裂开,内壁色淡而微有光泽,种子有二三十粒。白豆蔻气味苦香、味辛凉微苦,烹调中可去异味,增辛香,常用于卤水以及火锅等。草豆蔻,又称漏蔻、草蔻、草蔻仁、飞雷子,为姜科…  相似文献   
2.
3.
糖醋蒜香蟹的闪亮之处在于,它巧妙借用了糖蒜特有的滋味去调味——这里所说的糖蒜可不是街头酱园铺买来的那种糖蒜,而是我为烹调螃蟹大菜而专门腌渍的新味糖蒜。  相似文献   
4.
怪味麻酱汁     
牛翔 《四川烹饪》2006,(8):21-21
前不久,笔者自配了十余种不同味型的麻酱味汁,分别用于菜肴的调味。近日,我突发奇想地把自己调的那些麻酱味汁混合在一起,结果又调出了一种新味麻酱汁。而且味道还非同一般。后来,我试着将其来了一番复制,于是就有了这种“怪味麻酱汁”。这里我就把它的调法结合菜例介绍给大家,仅供参考试制。  相似文献   
5.
营养、安全、健康调味之王--味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人生活繁忙,许多时候都会选择出外用餐。由于餐馆在烹调食物时免不了会加入味精以增加食物的鲜味。有些消费者会担心味精可能影响身体健康,为此,澳门消委会早前对二十间不同类型的餐馆的六十个不同款式的菜肴样本进行了抽查,检测本澳餐馆使用味精的情况,并将有关检测结果,委托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业食品学院进行分析。味精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太咸:做莱做汤时,不慎多放了盐,又不宜加水时,可将一个洗净的生土豆切片,或用一块水豆腐一切4块放入,可使莱、汤味变淡。如将一把大米或面粉用布包好放入汤内,可有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7.
《四川烹饪》2007,(9):62-62
家乐,调味的秘诀 川菜最大的特点是麻辣,但也并不局限于这种味道;从清到浓,从温到烈,都找得到代表性的名菜佳肴。要保证菜品的口味纯正,就会涉及到多方因素,例如烹饪时间就是很关键的因素之一。如果过度加热烹饪,不仅会使菜肴由鲜变酸,还破坏了菜肴原本和谐的风味。徐师傅根据多年的烹饪经验,  相似文献   
8.
1.调味的意义一般说,味是指食物在味觉上给人带来的一种感觉.一种食物是否好吃,受不受欢迎,在相当程度上要看其味的好坏.如果味道不好,即使色香形再好,也没有用.反过来,只要味道好,色香形差一点,甚至很差,也有可取之处,仍可受到欢迎.象北京王致和的臭豆腐,色泽发暗黑,香气谈不上,还带一种臭味,但吃起来味道却不错.因此,可以说味的好坏,对食品来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四川烹饪》1995年第1期刊发了笔者撰写的《调味规范纵横谈》一文(以下简称《调》文),该文借鉴大量史料及现代研究成果,对调味规范的起源及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定序、定性、定量均属调味规范这一结论。事隔一年半之后,1996年第3期《四川烹饪》发表了李崇宇先生撰写的《关于调味规范化·兼谈建立完善的复合味体系》文章(以下简称《关》文),对我“关于目前调味规范化即定量方面的见解,觉有不妥之处,”,提出异言并与我商榷。然而,笔者仔细阅读了《关》文后,对文中的某些观点仍不敢苟同,故写此文与李先生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