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7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酱卤鸭肉为研究对象,将丁香精油和青花椒油应用于热封包装的酱卤鸭肉保鲜,研究酱卤鸭肉在4℃冷藏过程中的感官品质、理化品质和微生物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丁香精油(0.05 g/kg)和青花椒油(0.1 g/kg)对酱卤鸭肉进行二次拌料,在不影响产品风味和质地的情况下,与空白组相比,在贮藏过程中,添加组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明显低于空白组,前期的2~6 d,添加组对脂肪氧化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酱卤鸭肉保质期由10 d延长至12 d。丁香精油与青花椒油对酱卤鸭肉的保鲜具有抗氧化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酱卤肉制品质量与安全,应用HACCP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原理对熟肉制品生产全流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并提出控制措施。经分析得出,酱卤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为原辅料验收、卤煮熟制、高温灭菌和人工灯检。通过构建酱卤肉制品质量控制HACCP体系,为熟肉制品的生产管理和食品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散装酱卤鸭肉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变化规律,揭示其腐败本质,以期为确定其特定腐败菌(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SSO)提供依据,本文采用MiSeq测序分析其在4 ℃和25 ℃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样品在4 ℃和25 ℃贮藏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物种多样性在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样品贮藏初期优势细菌是Weissella sp.、Staphylococcus sp.、和未分类的肠杆菌科,优势真菌是Debaryomyces sp. IZ_1257和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4 ℃贮藏中后期,肺炎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pulmonis)和Staphylococcus sp.为主要优势细菌;而25 ℃贮藏中后期的优势细菌则为Weissella sp.、Staphylococcus sp.、溶酪大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和未分类的肠杆菌科。4 ℃、25 ℃贮藏中后期样品中最主要优势真菌均为Debaryomyces sp. IZ_1257。相比较于传统方法,MiSeq测序提供的微生物多样信息更接近于样品微生态,更能够全面解析各环境样品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产品简介 酱卤肉制品是指肉类、禽类产品经过卤制、炸卤等工艺加工成可直接食用的产品,包括白煮肉类、酱卤肉类、肉松和肉千类,如酱肉、扒鸡、卤鸡翅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19(6):562-56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根据卫生部2007年国家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工作安排,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商场和餐饮单位经营、加工的酱卤肉产品进行国家卫生监督抽检,发现18种酱卤肉产品微生物指标不符合卫生标准(不合格产品名单见附件,判定标准为GB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6.
腊风牛肉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宝臻  白涛 《肉类研究》2010,(9):13-16,47
本文研究了酱卤肉制品新工艺——腊风牛肉的制作过程。经过多次试验,感官品尝及最后评分,最终确定了腊风牛肉的工艺流程和关键参数,并拓展了茄汁味等三个口味的产品。经检测该腊风牛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酱卤肉制品GB/T23586-2009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真空包装酱卤羊肚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超高压(ultra high pressure,UHP)处理对酱卤羊肚感官品质的影响;采用压力水平100、250、400 MPa,保压时间5、10、15、20、25 min,保压温度25 ℃的条件进行UHP处理,通过双缩脲法、圆二色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肌浆蛋白的物化指标分析,研究UHP对酱卤羊肚微观结构及肌浆蛋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条件的UHP处理导致酱卤羊肚的感官品质差异明显,UHP处理使酱卤羊肚肌浆蛋白的内部基团暴露于分子表面,导致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较稳定的α-螺旋含量增加,β-折叠含量降低,而不规则的β-转角和无规卷曲含量无明显变化;羰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和浊度增加,总巯基含量、游离氨基比例、溶解性减小,400 MPa、25 ℃ UHP处理20 min可使肌浆蛋白发生适度的氧化变性,导致酱卤羊肚的微观结构发生改变,最终使产品的感官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京市某食品厂酱卤熟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分布情况。方法 2016—2017年在南京市某食品厂采集生产加工过程中食品样品120份(原辅料60份、中间产品28份、成品24份、终产品8份)、环境样品204份、空气样品58份和生产用水14份,共396份,按照GB 4789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系列标准和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对卫生指示菌和主要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并对沙门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在食品样品和环境样品中,李斯特菌检出率为7.4%(24/324),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6%(5/196),沙门菌检出率为1.9%(6/324);其中李斯特菌有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其他以格氏李斯特菌和伊氏李斯特菌为主;沙门菌经血清学分型共4种血清型,分别为肠炎沙门菌(2株)、鼠伤寒沙门菌(2株)、依桑吉沙门菌(1株)和亚利桑那沙门菌(1株)。在原辅料、中间产品以及人员、仪器设备、清洁工具中均有致病菌检出,但成品和终产品中未检出致病菌。结论酱卤熟肉制品生产过程原辅料和环境中均存在多种致病菌污染。  相似文献   
9.
研究超高压杀菌(ultra-high-pressure sterilization,UHPS)对酱卤肉制品贮藏期间品质特性的影响,以牛腱、鸭肫为研究材料,设置3种处理方式:UHPS、传统热杀菌(conventional retort sterilization,RS)、变温杀菌(variable retort temperature sterilization,VRTS),并测定不同处理组产品在常温贮藏第0天和第90天时的感官品质、色度、质构和菌落总数4个指标,得出不同杀菌处理对卤牛腱和卤鸭肫的品质变化及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HPS组的感官评分最高(牛腱83.1分,鸭肫82.5分);同时其硬度下降最少(牛腱37.48%,鸭肫1.86%)。在贮藏90 d后,对照组卤牛腱和卤鸭肫的菌落总数分别达到8.00×107、2.49×107 CFU/g,而所有处理组的菌落总数仍然小于10 CFU/g,并且与第0天的菌落总数相比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的2组产品硬度、内聚性、弹性、胶黏性及咀嚼性均有所下降,产品的质构在贮藏期间变化较大,而经过灭菌处理的产品都...  相似文献   
10.
依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酱卤肉中检出率较高的致病菌为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本实验对该两种代表性致病菌以酱卤肉作为培养基成分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不同温度下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长一级模型和二级模型。在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培养温度范围内得出酱卤肉制品中沙门氏菌的动力学模型为:lgN=A+(10.2-A)×exp{-exp[e×(-3.173 1T2+2.02T+1.812)×(1.252T2-7.746T+1.22-t)/(10.2-A)+1]};酱卤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动力学模型为:lgN=A+(17.9-A)×exp{-exp[e×(-9.024T2+5.774T-4.402)×(1.378T2-7.995T+1.172-t)/(17.9-A)+1]}。运用该预测模型可描述自然状态下酱卤肉制品中的两种代表性致病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为该类产品的生产、运输、贮藏及销售过程中的食品安全保证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用以减少由致病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并为建立酱卤肉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