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80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18篇
轻工业   67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6-二乙酰基吡啶合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了2,6—二乙酰基吡啶的合成工艺。以2,6—吡啶二羧酸为原料,经过醇化及克莱森酯缩合反应,合成了2,6—二乙酰基吡啶,2,6—吡啶二羧酸二乙醇和2,6—二乙酰基吡啶的分离收率分别为94.1%和88.9%,2,6—二乙酰基毗啶的质量分数大于99%。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CO2在绿色化学合成中的应用.CO2作为酸碱调节剂和惰性气体,在β-胡萝卜素催化氧化合成角黄素反应中,可以控制反应体系酸性,保护原料中的双键,减少副反应发生,提高催化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异戊二烯氯醇化生成1-氯-2-甲基-3-丁烯-2-醇和1-氯-2-甲基-3-丁唏-4-醇反应中,CO2代替有机酸作酸碱调节剂,控制次氯酸的生成速度,达到调控反应的目的,反应条件温和,不副产固体.  相似文献   
4.
作物秸秆能源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作物秸秆生产可再生能源是解决秸秆环境污染和开辟新的能量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作物秸秆能源转化技术主要有热解气化、厌氧消化、液化、乙醇化、直接燃烧和固化等。简要介绍了我国作物秸秆的资源量及利用现状,着重对国内外作物秸秆能源转化技术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工业化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对各技术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建议加强作物秸秆液化与乙醇化技术的系统性研究以及工艺过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醇化管道反应新工艺是环氧丙烷生产过程中关键步骤,该反应属气液非均相系统,但装有Kenics型静态混合构件的管道反应器用于气液系统还缺乏大量的基础数据。研究以N2-H2O2作为实验系统,测定了不同工况下压降和氧含量,并应用一心均相模型救是了相应的摩擦系数和传质系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失眠患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变化,为失眠发病机制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04例失眠患者,按照其治疗情况分为初诊组(n=66)、复诊组(n=38),并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神经丝重链(Nf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水平,并分析上述神经损伤标志物与受试者多导睡眠图(PSG)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初诊组NfH高于复诊组,NSE高于复诊组合对照组,初诊组、复诊组血清NfH、S100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组与对照组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睡眠潜伏期高于复诊组,其睡眠效率低于复诊组、对照组,初诊组、复诊组睡眠潜伏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受试者总睡眠时间、REM期睡眠时间、REM%、N3期睡眠时间、N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fH与睡眠潜伏期呈正相关,NSE与睡眠效率呈负正相关(P<0.05)。结论:失眠患者血清NfH、NSE、S100B均显著升高,经治疗后,患者血清NfH、NSE明显降低且PSG参数有所改善,神经损伤标志物与患者病情变化具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醇化方式对烟叶微生物和烟叶香味成分的影响,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不同醇化库(保湿库、机械库和自然库)不同醇化时间(3、9、12、15和18个月)津巴布韦烟叶微生物多样性及香味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1)同一醇化库内醇化时间为3、9和12个月时物种组成相似度较高,但不同醇化库之间的物种组成差异较大;(2)在门、属水平上,醇化时间和醇化库对菌落的相对丰度有一定影响,醇化18个月后,机械库中烟叶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总相对丰度达最大值,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泛菌属(Pantoea)、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和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的总相对丰度达最大值;(3)功能预测表明,在一级功能层共有7类代谢通路,参与代谢的细菌占绝对优势;(4)在二级功能层共有41种代谢通路,参与膜运输、能量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等细菌的相对丰度较大。醇化18个月后,机械库中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  相似文献   
8.
气调醇化是片烟醇化的一种方法。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在片烟醇化过程中对烟叶的吸食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研究气调醇化过程中片烟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比较气调防霉杀虫阶段(S1)、气调醇化阶段(S2)及气调保质阶段(S3)共36份样品的细菌16S rDNA序列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S1到S3的过程中,片烟中细菌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水平呈增加趋势。S1阶段片烟的优势种群为鞘氨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甲基杆菌属,其占比在整个气调醇化过程中呈逐渐下降趋势;S2阶段的优势种群为芽孢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伯克霍尔德菌属,其中芽孢杆菌属和伯克霍尔德菌属在整个气调醇化过程中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3阶段细菌种群分布较为均匀。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3个醇化阶段的样品可以较明显地区分开来。可见,气调醇化过程中片烟的细菌种群组成非常丰富,不同醇化阶段活跃的微生物类群有所不同,鞘氨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甲基杆菌属主要在醇化前期参与了烟叶醇化过程,而芽孢杆菌属和伯克霍尔德菌属则主要在醇化后期发挥着微生物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杜云建  赵玉巧  王飞雪  康权 《酿酒》2002,29(4):79-81
研究了黑主乳酸菌醇化饮料。结果表明:依次减少牛奶用量的梯度培养达到了驯化乳酸菌菌种的目的,并且得出用驯化菌种和黄酒酵母发酵黑米乳酸菌醇化饮料的工艺条件:蔗糖添加量为2%,接种量为乳酸菌3%,活性黄酒酵母0.5%,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7-8h。研制的黑米乳酸菌醇化饮料具有浓郁的乳酸和黄酒香味,组织均匀,酸甜醇味适度。  相似文献   
10.
云南复烤烟叶不同地点醇化过程中可培养真菌种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较全面的了解云南复烤烟叶在不同地点醇化过程中真菌多样性,挖掘其中的有益微生物,提高烟草醇化品质,以复烤烟叶为试验材料,利用18S rDNA克隆测序技术,系统研究了其醇化过程中可培养真菌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醇化过程中,复烤烟叶叶面真菌数量除曲靖仓库在6月有所上升外,其余各地均随着醇化的进行而逐渐下降,其中曲靖和楚雄两地非常接近,元江最少;通过形态特征及18S rDNA鉴定,烟叶叶面真菌包括根霉属真菌、青霉属真菌、曲霉属真菌等24个真菌属(种)。不同地点,不同时期烟叶叶面真菌的数量、种类及优势种群不尽相同,而根霉属真菌始终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