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本文以大量古籍记载为依据,否定了“蚕丝业是在诏前由我国内地传入新疆”的定论,认为新疆首先有蚕丝业的和田,只有从古代印度传入才有条件和可能,但当时所传入的蚕丝业,只是一种已由人工放养的野蚕品种,所产的丝是那种能织“细布”的野蚕丝,其品质虽有独到之处,但总的质量则远不如我国内地的家蚕丝。在以后新疆和内地的长期而亲密的效中,才引入中原地区的家蚕,而逐渐淘汰了印度野蚕。  相似文献   
2.
野蚕黑卵蜂成虫触角化学感器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蚕黑卵蜂成虫触角上多侧孔感器和端孔坛形感器超微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在多侧孔感器上,微孔分布于感器的外侧面(迎风面),感器内部具典型的嗅觉感器结构;端孔坛形感器上,微孔分布于感器的顶端,内部神经细胞丰富,具典型的味觉感器(接触化学感器)结构。野蚕黑卵蜂雌蜂触角不同程度切除试验表明:多侧孔感器与寻找寄主栖境(桑树)有关,端孔坛形感器则与对其寄主卵的识别和接受有关。  相似文献   
3.
4.
刘雨 《国外丝绸》2009,24(6):1-2,5
用X-射线衍射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天然液态丝素的结晶机理。当温度低于120℃,液态丝水分流失超过40%时,丝素开始结晶。样品在100℃以上烘干20 min后或100℃以下烘干1~3 h后,发生结晶。家蚕液态丝的DSC曲线表明,51℃时发生α-结构向β-结构的转变,而柞蚕、天蚕和日本山茶蚕等野蚕液态丝的结晶温度分别为59℃,67℃和62.58℃。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与野蚕黑卵蜂识别利它素分泌相关的桑蚕雌蛾性附腺分泌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表明附腺分泌部中柱形腺上皮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与其功能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大量发育良好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具包膜的囊泡表明这些腺上皮分泌细胞是同其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的,同时大量存在的线粒体和微绒毛表明由腺上皮分泌细胞中粗面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在此处分泌入腺腔并分泌很活跃。根据透射电镜对一系列切片的观  相似文献   
6.
寄生蜂触角在寄主搜寻和寄生行为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献[1-5]曾先后对金小蜂科(Pterornalidae)、跳小蜂科(Encyrtidae)、茧蜂科(Braconidae)、姬蜂科(Ichneumonidae)、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蛛蜂科(Pompilidae)缘腹细蜂科(Scelionidae)的一些种类的触角感器进行过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大古籍记载为依据,否定了“蚕丝业是在唐前由我国内地传入新疆”的定论,认为新疆首先有蚕丝业的和国,只有从古代印度传入才有条件和可能,但当时所传入的蚕丝业,只是一种已由人工放莽的野蚕品种,所产的丝是那种能织“细布”的野蚕丝,其品质虽有独到之处,但总的质量则远不如我国内地的家蚕丝。在以后新疆和内地的长期而亲密的交往中,才引入中原地区的家蚕,而逐渐淘汰了印度野蚕。  相似文献   
8.
家蚕和野蚕杂交后代线粒体的异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野蚕及其杂交F1代的总DNA经SacⅠ或EcoRⅠ酶切后,分别用来源于家蚕线粒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和16srRNA基因的RNA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发现不同来源野蚕的线粒体DNA具多态性,在家蚕×野蚕的F1代可检测到线粒体DNA的异质性,暗示父本野蚕的线粒体DNA可以传递到下一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