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173-175
<正>2013年7月27—28日,"蒯因、逻辑和哲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人文新苑举行。在一次国际性的哲学调查中,蒯因(W.V.Quine,1908—2000)位居过去200年间最重要哲学家的第五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40余名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侧面对蒯因哲学做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涉及蒯因的认识论、形而上学、语言哲学、逻辑学和逻辑哲学、数学哲学、心灵哲学等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275-276
目的:探讨建中茯苓汤治疗老年人口干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患者均口服建中茯苓汤(方药组成:桂枝12 g,白芍20 g,山药20 g,茯苓20 g,牡丹皮12 g,赤芍15 g,桃仁10 g,生地黄12 g,玉竹15 g,太子参12 g,黄芪30 g)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服药4周后有效率为82.85%,服药8周后有效率为85.71%。结论:建中茯苓汤治疗老年人口干燥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梁宝 《家用电器》2004,(11):61-63
冬季从立冬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从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来看,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自然界是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冬季之风为北风,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因此.冬季保暖就显得尤为重要。谁与我同"浴"?谁能在沐浴时给我带来温暖呢?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人体有升降浮沉的气机变化,个体只有顺应自然界四时季节,才能保持机体的健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如果不顺应时令节气变化调整生活节奏及方式,就会出现"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的有损机体  相似文献   
5.
冬眠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漫漫的冬季三个月中,你的睡眠直一的像想象中那样好吗?  相似文献   
6.
《质量探索》2008,(12):54-55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一要少出大汗。冬季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祛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相似文献   
7.
唐寅是明代画坛吴门四家之一,留下关于绘画的言论只有短短的两段话而已。这两小段话实乃唐寅平时对绘画的一些经验之谈,但正是这最具平淡的话语,却在不经意之间透漏着古人对万物的认知状态,这种状态一言以蔽之,可用:"一草一木皆是世界"来概括之。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4):482-484
目的: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肺血栓栓塞症52个症状进行分类研究。方法:收集77例经肺动脉CT增强证实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记录中医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信息提取公因子,并对相似的公因子进行合并,分类研究肺血栓栓塞症中医证候。结果: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因子分析并经中医辨证后得到5个公因子,分别是血瘀胸腑、气虚血瘀、痰瘀阻络、心肾阳虚、阳气暴脱兼血瘀。其中痰瘀阻络证最多,21例,占27.3%;然后依次为气虚血瘀证,20例,占26.0%;血瘀胸腑证,15例,占19.5%;心肾阳虚证,13例,占16.9%;阳气暴脱兼血瘀证,8例,占10.4%。结论:血瘀、痰浊和气虚是肺血栓栓塞症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9.
春眠不觉晓,眼下又到了春困的季节,为什么总觉得睡不够?春困主要是由于季节交替而使大脑血流量供应不足造成的,人就容易疲乏。想消除春困,就要健脾祛湿,多运动吸收阳气,还要进行饮食调理。脑部  相似文献   
10.
邓泽行 《饮食科学》2004,(10):26-27
按照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秋天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也就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相应,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于是《黄帝内经》提出“秋冬养阴”的保养原则,指出秋冬季节一定要藏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中医学又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每值久晴未雨、气候干燥之际,常易发生燥邪为患。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肺为娇脏,性喜润而恶燥,燥邪犯肺,最易伤其阴液。肺失津润,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因而宣降失常,轻则干咳少痰,痰粘难咯,重则肺络受伤而出血,见痰中带血。所以,秋季如要保养体内的阴气关键是在于防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