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48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3篇
机械仪表   3篇
轻工业   236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light microscope is routinely used for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 However, the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has not been used for this purpose until now. The CMM, Baihuasheshecao, mostly used as a component of herb tea, is a well known folk-medicine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its source is the species 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 Roxb. Two other species of the same genus, namely O. corymbosa (L.) Lam and O. tenelliflora Bl., had been found in use as Baihuasheshecao. To find a quick and easy method to distinguish O. diffusa from these similar species of the same genus, the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tissues, which were compared with light microscopy images of the same mater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me tissues of the three herbs emit autofluorescence. Specially, the wall of endoderm cells of O. diffusa and O. tenelliflora emit autofluorescence, while similar tissue of O. corymbosa does not. Hence,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can be helpful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CMM.  相似文献   
2.
以从藜麦种皮中提取的过氧化物酶为原材料,利用0.2%聚乙烯醇-3%海藻酸钠(PVA-CA)为载体,Ca Cl2溶液作固定剂,采用包埋法对藜麦种皮过氧化物酶进行固定。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藜麦种皮过氧化酶固定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优化后得到的最佳固定化条件如下:氯化钙浓度为7%,固定化时间为26 min,载体与酶液的比例为1.25∶1(m L/m L),在此条件下实际测得固定化酶的活性为416.5 U。实测值与理论值(417.4U)相差较小,充分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Osborne分级法提取藜麦糠清蛋白及功能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藜麦糠为研究对象,采取超声辅助Osborne分级法对藜麦糠中清蛋白进行提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方法选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以清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优化,确定藜麦糠清蛋白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7(g/m L)、提取温度46℃、提取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藜麦糠清蛋白提取率为43.21%,与理论预测值43.76%相比,其相对误差约为1.25%。说明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后得到的回归方程在实践指导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对藜麦糠清蛋白功能(溶解性、持水力、乳化性、起泡性)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 H为2.5即等电点时,清蛋白的溶解度最低,持水力最小达到1.33 g/g,乳化性最低,乳化稳定性反而最好,而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在等电点附近均最差。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剂回流提取法对藜麦麸皮中的总皂苷进行提取,以响应面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吸附率和解析率为指标,筛选适合用于藜麦麸皮总皂苷纯化的大孔吸附树脂,并对纯化工艺进行优化。优化获得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8,以72%乙醇在72℃提取147 min,皂苷得率可达到1.685%。经过比较,D101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率和解析率都高于HPD600、S-8和AB-8,故选其用作纯化研究,结果表明上样浓度为4 mg/m L,上样液p H6,上样流速为2 BV/h时吸附率最大;用90%乙醇,以2 BV/h的流速洗脱时,解析率最大,经浓缩和冻干所得的皂苷,其纯度达到43.6%。该研究结果为藜麦麸皮的高值利用及藜麦总皂苷生物活性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青海藜麦皂苷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青海不同藜麦皂苷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0%,料液比1∶15(g/m L),提取时间20 min、功率400 W、提取温度45℃,在此条件下藜麦皂苷含量达到115.74 mg/100 g。119份藜麦平均皂苷含量为(93.66±18.34)mg/100 g,不同藜麦间皂苷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不同粒色比较,红色藜麦的皂苷含量最高且抗氧化能力最强,白色藜麦的皂苷含量最低且抗氧化能力最差。以DPPH·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和ABTS+·清除能力为指标,采用Ward联接(平方欧式距离)法将119份藜麦分为三大类。第Ⅰ类包括69种藜麦,皂苷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均较高;第Ⅱ类包括33种藜麦,皂苷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中等;第Ⅲ类包括17种藜麦,皂苷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均较低;三大类之间皂苷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藜麦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不同溶剂对葛根素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野葛根中的葛根素,以葛根素的提取率和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比较不同溶剂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热水提取法的最适条件为料水比1∶10、提取时间2.0 h、提取次数2次;醇提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6,提取时间2.0 h,乙醇体积分数为30%,提取3次。结论优选的两种溶剂提取工艺条件都合理可行,相比之下,水提取的综合指标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固态发酵的方法提高藜麦的功能性,并探究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选取5株红曲菌进行藜麦固态发酵,筛选出最优菌株,以红曲色素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并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提取发酵产物中的色素,并采用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采用Folin-Ciocaltue法和苯酚硫酸法对发酵产物中的多酚和多糖进行测定;并对发酵产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 5株红曲菌株中用C100发酵藜麦产色素能力最强。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确定了发酵的最佳条件:装麦量26g,接种量5 mL,发酵时间9 d。藜麦经红曲发酵后多酚多糖变化明显,多酚是发酵前的4.93倍,多糖是发酵前的1.36倍。抗氧化研究表明:藜麦红曲发酵产物有一定的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较强的清除铁离子还原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以及羟基自由基能力。结论 红曲固态发酵提高了藜麦产品功能性和可食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藜麦蛋白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分别对藜麦蛋白进行水解,制备藜麦蛋白肽。通过单因素实验对五种酶水解制备的藜麦蛋白肽以蛋白水解度、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O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O2-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测定指标,研究五种蛋白酶对藜麦蛋白的水解能力和抗氧化活性影响,选出效果相对较佳的酶水解工艺。综合各指标的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水解能力较强,制备的藜麦蛋白肽抗氧化活性较其他两种酶更好。碱性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最佳酶解工艺分别为:酶与底物比0.5%(w/w),底物与水为1∶25(w/v),水解温度50℃,水解时间5h,pH10.0;酶与底物比0.5%(w/w),底物与水为1∶25(w/v),水解温度55℃,水解时间5h,pH8.0。本研究为藜麦蛋白的后期的深加工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青海高原藜麦作为原料,碱性蛋白酶作为酶解剂,研究藜麦淀粉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藜麦淀粉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藜麦淀粉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为0.598%,pH值为9.09,酶解时间为122 min,酶解温度为40.60℃,在此条件下藜麦淀粉提取率的预测值为89.26%。以最佳工艺条件对藜麦淀粉进行提取,验证试验中藜麦淀粉的提取率为(89.09±0.15)%,蛋白质残留率为(1.02±0.46)%。藜麦淀粉提取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19%,与所建立的模型预测值接近,表明此模型优化藜麦淀粉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