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3篇
轻工业   5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初筛、复筛从茯砖茶中筛选到了1株产阿魏酸酯酶活力较高的菌株,经个体形态和菌落特征初步鉴定其为冠突散囊菌;以阿魏酸酯酶酶活为衡量指标,选取黑毛茶含水量、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为因子,研究确定筛选出来的冠突散囊菌进行固态发酵黑毛茶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黑毛茶固态发酵实验中,黑毛茶含水量26%,接种量1‰,温度30℃条件下培养4d,其酶活力最高可以达到142m U/g。   相似文献   
2.
冠突散囊菌接种发酵茯砖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冠突散囊菌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并将纯培养冠突散囊菌菌悬液接种于黑茶进行茯砖茶发酵,与市售茯砖茶茶叶浸出液接种于黑茶发酵茯砖茶进行对比试验。实验表明,冠突散囊菌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NaCl 32g、NH4NO33g、蔗糖20g、MgSO40.5g、K2HPO41g、水1000mL;最佳培养条件为:pH5.8、温度30℃、转速180r/min。试验分别采用冠突散囊菌纯菌液及市售茯砖茶茶叶浸出液分别接种发酵茯砖茶,接种量为5mL、10mL、15mL。发酵中、末期用血球计数板对2组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孢子进行计数。经检测,在发酵结束时,接种茶叶浸出液的孢子数只有2.94×104—7.28×104个/g干茶,而接冠突散囊菌菌液的孢子数可达0.313×107—1.71×107个/g干茶。结果表明,使用纯菌液接种发酵茯砖茶可明显提高"金花"产量,可为改良传统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酵对葛根(Pueraria lobata)部分活性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对发酵前后葛根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对,并简单研究了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以葛根为培养基质进行双向固体发酵,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发酵前后总黄酮含量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图谱叠加比对分析发酵前后葛根活性成分的变化,并对葛根的主要成分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3种异黄酮成分含量进行测定;DPPH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前后的样品总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5.08 mg/g和5.29 mg/g,表明发酵后葛根总黄酮含量有所提高;经HPLC检测计算,葛根中3种异黄酮成分葛根素、大豆苷元的含量分别是发酵前的1.6、4.9,而大豆苷的含量则降低了近1/2;而发酵前后葛根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2.2177±0.0484)和(0.8359±0.0047) mg/mL,差异显著,说明葛根经发酵后得到的发酵产物具有更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经冠突散囊菌发酵后葛根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显著,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也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4.
严烨  邹力  舒静  唐欣  樊成  雷兰兰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5):239-243,248
为了研究陕西省区域内茯砖茶中\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酵对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的影响,利用冠突散囊菌对中低档绿茶和红茶提取液进行发酵,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检测审评用样品以及提取、灭菌和发酵后样品的香气成分,分析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绿茶与红茶提取液经冠突散囊菌发酵新产生苯甲酸甲酯、异佛尔酮、对甲氧基苯乙烯、对乙基苯甲醛、香叶酸甲酯、3,4-二甲基苯甲酸甲酯6?种化合物。同时,绿茶茶汤经冠突散囊菌发酵后,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I、芳樟醇氧化物II、苯乙酸甲酯、α-松油醇、反-2-癸烯醛和α-紫罗酮分别增长了1.30、2.15、2.04、0.29、3.18、0.10?倍和2.08?倍,且香气种类与含量均上升。但红茶茶汤经冠突散囊菌发酵后大部分香气物质含量下降,其中苯乙醇、反-2-壬烯醛、2-苯基巴豆醛、顺柠檬醛、4-甲基-2-苯基-2-戊烯醛、月桂醛、肉豆蔻醛等未检出,表明冠突散囊菌发酵红茶会带来香气总量的损耗,与红茶相比,低档绿茶更适合使用冠突散囊菌开发发酵型饮料。  相似文献   
6.
以分离自扳倒井中高温大曲中的一株散囊菌(Eurotium)CICC 41584为研究对象,经菌落形态观察、理化特征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对菌株CICC 41584进行鉴定。在基础生长培养基上,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及Box-Behnken试验对菌株CICC 41584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CICC 41584被鉴定为谢瓦散囊菌(Eurotium chevalieri),该菌株最佳培养条件为蔗糖添加量40 g/L,酵母浸粉添加量27.2 g/L,硫酸镁添加量2.6 g/L,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10 d,转速120 r/min,接种量2%,装液量50 mL/250 mL。在此优化条件下,菌丝干质量达到1.95 g/100 mL,较优化前提高了8.29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接种不同量的1.0×107 CFU/mL金花菌孢子悬浊液对青刺尖茶进行固态发酵,采用电子鼻、电子舌和色度检测技术,结合人工感官评审,综合评价金花菌发酵对青刺尖茶品质的影响,利用HPLC指纹图谱法分析青刺尖茶发酵前后的成分差异。电子鼻、电子舌分析结果显示,金花菌发酵青刺尖茶前、后的干茶和茶汤的主成分得分区域具有明显的差异,接种量为1.0 mL、1.2 mL和1.4 mL的发酵茶与未发酵茶,香气和滋味差异最明显。接种量1.0 mL的青刺尖发酵茶,其色度检测结果为明亮度值70.32、红绿色度值8.99、黄蓝色度值76.00、色相值8.45、色差值78.00,人工感官评审得分91.75,均与市售优质伏砖茶最接近。HPLC分析结果显示,青刺尖茶经金花菌发酵后,其化学成分明显增多,表明金花菌发酵能够有效改变青刺尖茶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开发冠突散囊菌的药理活性,该研究将冠突散囊菌与木霉共同发酵,通过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对混合发酵液化学活性部位进行追踪,并结合液质联用(LC-MS)技术对活性部位化合物组成进行分析,通过四氮甲基唑蓝(MTT)比色法、中性红吞噬实验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分别研究冠突散囊菌与木霉混合发酵液活性部位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吞噬以及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与木霉混合发酵液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部位有较好的免疫活性,该部位含有大黄素、芥子碱等生物活性成分。与阳性对照组脂多糖相比,500 μg/mL冠突散囊菌与木霉混合发酵液的体积分数70%乙醇提物能够使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率提高12%,增强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中性红的能力,并能促进NO及细胞因子IL-6、TNF-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采用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罗汉果渣,对罗汉果渣总皂苷、多酚、总黄酮及粗多糖的含量变化以及与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研究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罗汉果渣总皂苷、多酚、总黄酮及多糖的含量都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分别在第6、8、6和6天达到最大值11.36、3.08、10.42和8.34mg/g,,是未发酵组的1.42倍、2.37倍、2.53倍及1.90倍。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分别在第8、6、8和8天达到最大值57.91、153.06、69.42和85.30 U/g,总皂苷、总黄酮和粗多糖含量的变化与纤维素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多酚含量变化和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发酵过程中,罗汉果渣的抗氧化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分别在第8、8和6天达到最大,且与未发酵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冠突散囊菌发酵罗汉果渣能有效提升其功能性成分含量,增强其抗氧化活性,对罗汉果渣资源利用的绿...  相似文献   
10.
陕西茯砖茶中“金花”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婷  吕嘉枥 《食品工业》2012,(1):104-106
从陕西茯砖茶中,对"金花"菌分离纯化并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进而对其种名进行鉴定。从陕西茯砖茶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金花"菌,将其分别接种到马铃薯琼脂培养基、改良察氏培养基(含5%NaCl)、察氏琼脂培养基、改良察氏培养基(含14%NaCl)、20%蔗糖察氏琼脂培养基上进行菌落、菌体及其繁殖特征的观察,并通过DNA测序在分子水平上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以上对"金花"菌的菌落、菌丝体、繁殖特性,以及其ITS测序分析确定该菌为冠突散囊菌。陕西茯砖茶中"金花"菌的种名鉴定结果与其他产地"金花"菌的种名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