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3篇
轻工业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海藻胶包埋紫草细胞,在紫草色素生产培养基M_9中,常温、黑暗下培养不同时间,收集培养液并提取色素,进行紫外—可见全波长分光光度扫描和TLC分析。结果表明:固定化紫草细胞可连续分泌紫草色素,其主要成分与天然成分基本相同,产量已达到一定水平。此外对海藻胶包埋条件、固定化珠粒的稳定性以及1L固定化植物细胞反应器生产紫草色素工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低沸点溶剂萃取植物营养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沸点溶剂萃取技术 ,对 3种植物油进行提取和精炼试验 ,获得高质量的精制油。结果表明 :紫苏籽精制油中含α 亚麻酸 5 5 % ,油酸 2 0 % ,亚油酸 1 2 % ,是富含α 亚麻酸的油品之一 ;紫草籽精制油中含γ 亚麻酸 1 3 5 % ,α 亚麻酸 3 1 % ,油酸 1 2 % ,亚油酸 2 1 6%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γ 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油品之一 ;碱蓬籽精制油中含亚油酸 70 % ,油酸 1 1 % ,α 亚麻酸 6% ,说明碱蓬籽油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
紫草(Lithospermumerythrorhizon)细胞在M-9培养基中培养时产生红色萘醌类化合物。实验表明,若在培养液中加入HD-1树脂,使色素和细胞产量下降,而R-A树脂的加入却促进色素的合成和分泌,培养4d的悬浮细胞中加入30g/LR-A树脂,可使色素产量提高2倍。此外,还比较了原位提取和非原位提取体系细胞对碳源蔗糖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天然抗氧化剂的筛选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对700余种中药和香辛料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大规模的筛选,发现有64种植物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24种植物的抗氧化活性很强。其中有几种植物的抗氧化活性的筛选和研究,如荔枝草,降真香,紫草,血竭是以前未见报道过的。  相似文献   
5.
紫草细胞悬浮培养的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紫草细胞进行悬浮培养,测定了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磷酸盐等无机元素的变化;并分析了细胞结构性组分、细胞呼吸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紫草宁的合成情况,探索研究了细胞培养的内在规律,为建立结构化动力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紫草细胞悬浮培养的结构化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莲  孟琴  吕德伟 《化工学报》2000,51(2):248-252
引言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已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但目前对其培养动力学的数学描述还比较缺乏.基于细胞内多组分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构模型能较精确的描述细胞的培养过程,如Bailey和Nicholson[3]提出的对数-线性模型,Frazie[2]提出的"渗漏模型",Hooker[3]提出的结构化模型等.但由于其形式复杂,不可测或待测参数太多,实际应用很少.  相似文献   
7.
紫草色素制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天然物提取法、生物组织培养法和化学合成法三个方面综述了紫草色素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8.
9.
10.
紫草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考察了紫草提取物在体外和体内的抗氧化活性。以合成天然抗氧化剂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和天然抗氧化剂α-生育酚(α-tocopherol)为对照,用OSI方法测定了紫草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在猪油中的抗氧化作用,并首次考察了二者对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1%的紫草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可分别使猪油的氧化诱导期由4.5 h延长至52.4 h和52.2 h。小鼠灌服紫草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21 d后,其血清中SOD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而MD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表现出体内抗氧化活性,证明紫草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可显著抑制猪油氧化,并可明显提高小鼠体内SOD的活性,降低MDA含量。该研究内容的新颖性,已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G05)2008年2月28日出具的的第DHU2008-019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