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33篇
机械仪表   35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28篇
水利工程   1篇
武器工业   31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激光雕刻切割控制器技术发展迅速,基于PC的传统控制器已相当成熟.为了显著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适应工业生产规模扩张的需要以及工业对系统稳定性要求的提高,目前国内几家专业运动控制器厂家已经实现了激光雕刻切割控制器的完全脱机运行.本文针对脱机控制器的需要设计一款人机交互设备,该设备采用AT89C55WD单片机为主控制器,采用标准的MODBUS协议实现HMI与脱机控制器的可靠通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激光雕刻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FPGA数据处理是激光雕刻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数据检测提取负责雕刻中重要参数的提取,灰度功率匹配将灰度级和激光器输出功率建立线性关系,使得雕刻系统实现多灰度级的平滑雕刻。雕刻结果表明可以实现256级灰度雕刻,雕刻图像具有层次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中模具加工技术以及关键设备、刀具、测量仪器、模具的C如/CAE/CAM技术等的水平评述,介绍了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3D扫描技术来实现先进高速雕刻的数控雕刻系统.即利用物体表面三维形状测量技术来获取实物模型表面的3D扫描数据,经计算机处理之后,存储为3D格式文件,再将该格式的文件转换成刀路NC格式文件,最后输入到数控雕刻系统的输入单元内雕刻出物体的3D模型.整个系统的软硬件自行设计搭建,并在文中给出了实例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5.
王闽  汤恒  汪圣涵  洪宁  康宜华 《测控技术》2023,42(2):123-128
传统电火花刻伤机在工作时只对电机动作进行反馈,刀片损耗带来的误差通常靠人为增加进给量进行补偿,难以保证刻槽的形状与尺寸公差。为了更精确地获得刻伤过程中的刀片损耗量,提升闭环控制的电机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辅助测量刀片损耗的电火花刻伤方法,并依此设计了一套刻伤系统。实验中使用该系统计算出的刀片损耗量和实际测量值的误差在±5μm以内,同时得到的刻槽实际测量深度与系统计算的刻槽深度的误差在±10μm内。  相似文献   
6.
朱仙镇木版年画2006年被首批公布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地域艺术风貌,折射着浑厚的中原文化底蕴。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已经面临消亡的窘迫局面。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前学文献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统工艺流程为切入点,对年画中的"天地人合"进行阐述,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相关文献的完善和保护具有拾遗补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传统数控雕铣机运动控制系统的缺陷,针对基于DSP+FPGA运动控制卡的特点,开发了一种高速度、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数控雕铣机运动控制系统。同时将伺服驱动脉冲发生模块、码盘反馈信号处理模块、插补命令FIFO缓冲区、辅助命令FIFO缓冲区、状态缓冲区、DSP外部扩展存储区都集成在一块FPGA芯片上,这样大大地减少了外围电路的设计工作量,并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谊系统已成功应用于8.5kw四轴数控雕铣机控制系统中,并且应用效果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8.
Alternative materials are being investigated as substitu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opper rotating band, in order to solv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ir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Meanwhile, new processes for joining the rotating band on the projectile body have also to be developed because of different material physical properties. In this paper, swaging, welding, and newly developed spraying technologies for fabricating rotating band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Quasi-static and dynamic engraving methods are presented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s-prepared rotating band. The former was performed on an 810 Material Testing System and the latter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a specially developed gas-gun-based impact test rig. Hoop and axial direction strain gauges were position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barrel to monitor the effect of the rotating band on the barrel during engraving process. It is suggested that aluminum bronze coating prepared by the High Velocity Arc Spraying (HVAS) process should be a good candidate for application to a rotating band of medium- and large- caliber projectiles. The measured strains were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a set of variables, such as loading rate, band material and structure, forcing cone and rifling (land and groove) structure, bore condition (oiled or dry), etc. The loading rate has been verifi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nd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among quasi-static engraving, dynamic engraving, and actual firing.  相似文献   
9.
火炮发射时火药燃气压力将弹丸挤入炮膛,适当的挤进阻力能够减小初速或然误差、提高弹道一致性,是复杂的力学与火药燃烧耦合的过程。经典内弹道理论提出了启动压力假设,当火药燃气平均压力高于启动压力时弹丸开始运动,该假设导致启动压力物理含义不清楚、数值难以确定。本文以弹丸挤进过程和经典内弹道假设为基础,建立了弹底压力冲量与弹丸直线运动动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提出了弹底压力的冲量、截尾冲量与虚拟弹丸动量的关系。由于弹丸运动方程的积分形式更能反映出启动压力所具有的冲量物理意义,由此提出了一种确定弹丸启动压力的计算方法。以某大口径线膛火炮发射某榴弹为例,建立了弹丸挤进过程仿真模型,使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对某装药条件下弹带挤进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挤进阻力和弹丸运动位移、速度等参数,采用本文提出的数值方法计算了等齐膛线和渐速膛线时弹丸启动压力。在以最大挤进阻力为特征点时,不同膛线形式对启动压力的数值有一定的影响,等齐膛线工况时的启动压力较渐速膛线时的启动压力略大。  相似文献   
10.
杨敏  王纬东  牟丽  景畅 《兵工学报》2009,30(4):398-402
弹头痕迹的分析与比对是破获涉枪案件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主要采用对弹头痕迹的几何形态、位置及线条进行比对的方法。在分析弹头膛线痕迹区域形成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分形能够描述复杂自然物体表面的特点,提出了使用分形理论分析弹头痕迹的新方法,将弹头痕迹的图像映射到一维目标信号,通过对目标信号进行频率域分形维数分析,发现弹头痕迹频率域具有多度域分形特征,且其分形结构与枪膛对应部位的磨损状况有对应关系,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研究结论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为枪弹痕迹的司法分析与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扩展了司法弹道学的砑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