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14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毒重石质量优、易加工、生产成本低及吸收X射线、γ射线等特点,制备了以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为主要原料,毒重石作水泥混合材,辅以适量石膏的水硬性胶凝材料。考察了毒重石掺量对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不同龄期机械强度以及辐射屏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毒重石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具有一定的缓凝作用;毒重石本身参与水化的能力很差,在水泥中基本上是作为非活性掺和材料,主要起填料的作用;毒重石水泥具有一定的辐射屏蔽能力,且随着毒重石掺量的增加,水泥的屏蔽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以毒重石粉和氯碱厂副产盐酸为原料,用烧碱调pH值除杂的氯碱厂自产氯化钡的生产工艺,并进行了生产结果分析和经济评价,得出氯碱厂自产氯化钡的综合利用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保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湖北黄石地区产出的羟鱼眼石晶体,晶体形貌不同于印度浦那鱼眼石,晶体形态多样,色阶丰富,与其共(伴)生组合产出的矿物晶体多种多样,其中有具宝石性质的红硅钙锰矿、硅硼钙石、碳酸钡矿、东沸石、紫水晶等10多种,不仅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全部采用低品位毒重石矿粉与副产盐酸反应生成合格的液体氯化钡的实验方法和生产工艺。探索了合理的盐酸、矿粉和母液配比,采用多级除杂工艺,去除镁离子、钙离子、锶离子等多种杂质。采用自产的液体氯化钡与外购固体氯化钡相比,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根据毒重石钡矿的结构特点和热解特性,基于单界面缩核模型建立了毒重石钡矿分解过程的缩核模型,并利用所建模型进行数值解析,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模型结果表明:毒重石钡矿分解反应可用缩核模型描述,反应过程存在控制区的转移;温度对控制区的转移速率影响显著,是影响毒重石钡矿分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盐酸浸取毒重石后的酸解液中硅的去除情况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除硅剂、除硅剂的加入量、不同pH、陈化时间、除硅温度等因素对硅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 ℃下加入三氯化铝脱硅,选择m(三氯化铝)∶ m(二氧化硅)为1.0,维持pH在7~8的条件下,陈化30 min,硅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钡的损失率小于1.4%。该方法简单易行,且通过除硅处理后,对酸解液进行结晶更易制得高纯钡盐,可以降低结晶过程中工艺管道的清洗频率,对工业化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英  荣酬  张晓刚  徐迪  张进 《无机盐工业》2013,45(12):34-37
通过改进的两次盐酸浸取法将毒重石尾矿钡渣中的钡转化为氯化钡实现二次回收,考察了包括液固比、盐酸浓度、浸取时间、浸取温度等因素对除杂提钡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步盐酸洗渣能将铁、钙、锶等杂质酸化为相应的氯盐,并将其大部分转入液相,所得含钡滤渣进行第二步盐酸浸取,得氯化钡溶液。实验优化工 艺条件:第一步盐酸洗渣,液固质量比为1∶2,盐酸浓度为1 mol/L;第二步盐酸浸取,液固质量比为7∶1,盐酸浓度为 2 mol/L,浸取时间为2 h,浸取温度为70 ℃,钡的回收率可达95%;第三步氯化钡粗品精制,用草酸进一步沉淀钙、锶,调节滤液pH为3,滤液蒸发浓缩结晶,晶体经无水乙醇洗涤后烘干,所得氯化钡产品纯度可达99.9%。  相似文献   
8.
对冶金和金属加工行业产生的酸洗废液直接浸取毒重石制取氯化钡进行研究,氯化钡产率达90%以上,产品质量达到GB/T 1617—2002一级品要求。该工艺不仅可降低氯化钡生产成本,同时为解决酸洗废液对环境的污染找到了较好途径。优化工艺条件:氯化亚铁与碳酸钡物质的量的比值为1.2,在微沸状态下搅拌反应3h。  相似文献   
9.
在外加电场强化的条件下,实验采用氯化铵法浸取毒重石,考察了液固质量比、氯化铵用量、阳极电流密度、反应温度和浸出时间等因素对钡浸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液固质量比为5∶1,阳极电流密度为900 A/m2,原矿石与氯化铵质量比为1∶1,温度为90 ℃,浸取时间为3 h时,钡的浸取率高达91.53%。与传统的氯化铵法相比,电场强化下的钡矿浸取率提高了10.42%。  相似文献   
10.
雷永林  霍冀川  杨定明  刘树信  贾娜 《矿冶》2006,15(2):85-88,96
本文采用DTA-TG热分析及动力学计算对四川万源庙子的毒重石贫、富矿在700~1000℃下的热分解行为及其机理进行研究。万源庙子的毒重石贫矿在720~815℃,815~910℃发生分解,第一步由n为1的成核与生长机制控制,热分解机制方程式为:-ln(1-a),E为261.9kJ/mol,A为3.8788×1010,第二步在由三维扩散,3D(球对称)机制控制,热分解机制方程式为:[1-(1-a)1/3]2,E为265.2kJ/mol,A为1.5498×109。富矿在700~1000℃也分两步,第一步在760~840℃;第二步在850~980℃,此两步被分解物及分解产物同贫矿一样,富矿第一步是界面收缩的圆柱形对称机制控制,热分解机制方程式为:1-(1-a)1/3,E为206.1kJ/mol,A为4.7042×105。富矿第二步是以收缩的圆柱形对称和三维扩散,3D(圆柱形对称)的机理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