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7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32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3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30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燕红 《人民黄河》2007,29(11):25-26
对雨洪法计算设计洪水的适用面积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雨洪法适用面积的主要因素是设计暴雨形成的产流面积;检验设计暴雨是否能形成全面产流是能否使用雨洪法的唯一标准。常遇洪水的计算,必须在设计暴雨确定后以产流面积进行检验。根据山西省控制流域面积在1000 km2以下的水文站、形成全面产流的600余站次洪水最小面平均降雨量资料,绘制了饱和与非饱和2种产流方式的全面产流检验曲线,可供相关地区采用雨洪法计算设计洪水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连地区属低山丘陵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00~1000mm,降水年内分布极不均匀,多年平均径流深200~450mm,属贫水地区.在水文预报中,降雨产流模型为蓄满产流模型,采用降水、蓄渗、蒸散发和径流的黑箱子模型,可求出流域的蓄渗量、蒸散发量和径流量.蓄渗量和蒸散发量由三层蒸散发模型确定,径流量由蓄满产流模型确定.该模型已在大连地区几座大型水库的洪水预报中得到应用,基本可达到水库控制运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泾河流域雨落坪、杨家坪和张家山三个主要水文站产流特性的分析,建立了两种降雨产流模型,并用之分片计算了流域1970年~1989年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量的影响量。计算结果表明:1970年~1989年泾河张家山以上(包括泾惠渠引水)人类活动年均减水5.796亿m3,占总减水量的90%;因降雨年均减水0.656亿m3,占总减水量的10%;泾惠渠年均引水量4.395亿m3,占人类活动总减水量的75.8%。  相似文献   
4.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水文学在其 30 0余年的形成和发展中曾出现过的若干引人入胜、富有启发性、对学科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的研究成果 .论述了“假设”、“猜想”、“推理”、“比拟”、“综合”和“实验”等研究方法的运用在水文学理论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5.
王印杰 《人民黄河》1989,(6):35-37,52
一、引言推理公式法是缺乏资料流域设计洪水经常使用的方法。其中的设计雨量,水利系统多按中国水科院在文献[1]中提出的雨强负指数衰减律或称对数线性衰减规律,计算式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渭河流域实测水文资料,统计分析了该流域河川径流的时空分布特性及影响产流的主要因子,从而建立了流域产流模型,并用之计算了1970~1989年由于水资源的利用对径流影响减少量;采用“成因分析法”分析了流域内水资源利用现状及近期(2000年)河川径流的变化趋势,取得了比较可靠的初步结果,为流域水利工程规划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产流机制进行研究,为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科学规划管理提供基础水文理论认知。基于野外降雨-径流试验,通过回归分析构建考虑坡度和覆被因子的暴雨和中小雨产流计算模式,精度良好,能够反映暴雨和中小雨2种降雨模式下高寒草甸产流的一般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因草甸土-植体系蓄容能力较强,高寒草甸区地表产流主要发生在暴雨模式下,中小雨模式下的地表产流量一般很小。模式应用表明,草甸发生退化后,暴雨和中小雨入渗均有减少,暴雨模式下退化草甸比高覆草甸入渗减少约12%,中小雨模式下减少约3%。  相似文献   
8.
城市洪涝物理试验与原型试验是开展数值模型验证及提高预报预警精度的重要手段。从城市产流过程、地表洪水演进以及地表径流与管网水流交互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城市洪涝试验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城市洪涝试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今后应完善现有城市产汇流过程相关机理方面的试验研究,深入研究地表与管网垂向交互过程,加强与城市洪涝期间的流动行为密切相关过程的定量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中华水塔”地区正面临着以“变暖变湿”为主的气候变化。受气候及下垫面条件的综合影响,区域水资源显著增加,各流域产流机理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特征。基于“中华水塔”区域1956—2020年水文气象资料,通过趋势、突变、距平等分析方法,分析其水文要素和产流规律的变化趋势、特征及相互之间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华水塔”区域气温显著升高,蒸发能力总体增强,区域进入丰水期,降水、径流显著增加,在同等降水径流尺度下,黄河源区产流能力有所降低,长江、澜沧江源区产流能力明显增强;气温升高、降水量持续偏丰以及流域前期影响雨量(蓄水量)增加、枯季径流比例提高、下垫面生态持水能力增强是引起区域产流规律变化、水资源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国土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源,根据土地的降雨产流特性,在确定下垫面分类统计原则的基础上,应用Arcgis软件,卫星影像、数据库统计分析等技术,形成江苏省水面、城镇建设用地、水田、旱地4类降水产流下垫面分类成果,分析了近年来江苏省下垫面变化情势及其径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