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7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2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23篇
矿业工程   40篇
能源动力   1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3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湾水电站右岸边坡开挖高达586m,地质条件复杂,锚索工程量5840根,文中主要介绍岩石、堆积体锚索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经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天龙湖电站较场滑坡堆积体在自重应力,九度地震状态下和削坡整治后的应力,应变、单元安全系数和塑性区分布情况分析认为,天然状态下较场滑坡堆积体是稳定的,九度地震条件下较场滑坡堆积体处于临界破坏状态或不稳定,经削坡整治后较场滑坡堆积本能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徐村水电站溢洪道边坡3号堆积体的物质结构特征、成因机制,边坡稳定条件,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3号堆积体接触带抗剪强度指标较低,有沿接触带土体产生整体滑移的可能,同时,亦可能沿最大剪应力面产生局部的圆弧形滑动。(2)3'号堆积体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边坡开挖,未触及3'号堆积体,其仍然是稳定的,但如果位于下部边坡的3号堆积体失稳,在其牵引下,3'号堆积体将有可能产生变形失稳。(3)3号堆积体部位边坡按设计要求进行了处理,完成了排水系统的施工,对堆积体边坡部位完善了边坡监测系统,加强边坡观测,监测边坡在运行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泗南江水电站装机容量201 MW,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15 m,在技施设计阶段,对作为坝基的1号崩塌堆积体进行细致的研究,并依此进行了坝剖面设计。  相似文献   
5.
乌江索风营水电站坝址区分布有7个堆积体,其成因有崩塌堆积、蠕变-拉裂-崩解堆积、塌滑堆积及混和堆积等.在勘察过程中采用了地质测绘、钻探、硐探、物探、科研试验等多种勘察方法与手段,在勘察成果基础上对堆积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对工程的不同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索风营水电站水库及坝址区以峡谷地形为主,由于受重力及地质水流作用较强烈,两岸发育所形成的崩塌、滑坡等物理地质现象较为严重。其中石灰岩分布区沿峡谷陡壁底部往往有体积较大的崩塌体和碎屑岩分布,地形相对宽缓部位沿地面及斜坡往往有坡积层和残积层分布。该工程坝址区共分布有7个堆积体,这些堆积体的存在给工程的坝址选择和枢纽布置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给工程建设增加了处理难度。本文就索风营水电站堆积体及其对枢纽建筑物的影响作简要介绍,并结合本工程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在堆积体分析和处理方面的一些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降雨条件下滑坡体稳定性与裂隙诱发入渗密切相关。为了探究裂隙发育对堆积体降雨入渗的影响,以澜沧江某巨型堆积体坡表发育的裂隙现象为出发点,设计了均质堆积体和主-次裂隙堆积体2种模型。通过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及数值分析,并结合土体中的含水率、基质吸力、湿润锋迁移速度及深度的变化趋势可得出以下结论:裂隙型堆积体在降雨1 h和观测23 h的整个时间段内,其湿润锋迁移变化趋势可归纳为入渗加速→峰值→入渗减速→趋向于0;裂隙的存在为雨水入渗提供了有利的通道,雨水可到达土体深部,形成暂态饱和区,随降雨结束又逐渐消散;降雨在裂隙型发育的堆积体中的入渗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即前期完全入渗、裂隙下方强烈入渗、补偿加速入渗及水平侧渗。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滑坡复活机理和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颗粒离散元法建立了碎屑流三维数值模型,分别从整体和局部对碎屑流运动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碎屑流的运动过程可分为启动加速、高速滑动和减速堆积3个阶段;边坡底面平整时,堆积体中大颗粒堆积在表面,而细小颗粒位于中下部位;碎屑流运动速度和能量损失受颗粒间的接触碰撞影响大;碎屑流不同部位运动速度最大值相同,达到速度峰值的时间与颗粒的初始水平位置有关,与深度无关;堆积体分区明显,堆积体中的颗粒按初始水平位置依次排布;坡脚位置堆积深度最大,往两侧逐渐减小;碎屑流在运动初期和末期横向运动明显,扩大了灾害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9.
对抗滑桩加固效果的监测分析,是滑坡治理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检验滑坡治理效果以及监控抗滑工程的安全性有着重大意义,也为抗滑桩优化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测资料。为了检验西南某水电站下红岩堆积体抗滑桩加固效果及保障水电站施工期的安全,采用大地测量与GPS相结合的方法、钻孔测斜仪法、钢筋计法等,对该堆积体表面变形、内部变形、地下水位变化,抗滑桩的应力、应变以及所受土压力进行了长期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抗滑桩对堆积体起到了较好的加固作用;降雨是堆积体内部变形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堆积体顶部位移量较大,深部未发生较大变形;堆积体的变形量从前部往后部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0.
降雨型堆积体滑坡渗流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非饱和降雨入渗特性、堆积体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降雨诱发堆积体滑坡失稳机理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降雨型堆积体滑坡渗流稳定性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降雨型堆积体滑坡渗流稳定性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今后应明确降雨型堆积体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深入研究渗流与径流的耦合机制及渗流-地质结构-力学参数的互馈耦合作用机制,加强降雨型堆积体滑坡的动态灾变机制研究,完善降雨型堆积体滑坡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