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5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302篇
电工技术   1255篇
综合类   292篇
化学工业   335篇
金属工艺   108篇
机械仪表   146篇
建筑科学   570篇
矿业工程   191篇
能源动力   183篇
轻工业   537篇
水利工程   429篇
石油天然气   499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16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3篇
冶金工业   97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24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特征认识对煤层气开发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在资源特征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发现煤层气相邻井的产量差异仍较大。排除工程因素后,通过选取8类地质参数,细致比对了保德区块低产井与邻井的参数特征,筛查出其关键因素为煤层微幅构造与顶板封盖条件,其中以微幅构造为主。据此,重新认识并划分出区块新的次生褶皱背斜单元、向斜单元和斜坡单元,获得了不同次生褶皱构造单元的开发特征。结果表明,高、低产井分布与次生褶皱背斜、向斜相关性高达92%。其中:高产井主要分布在次生褶皱背斜变化较缓、呈隆起状的“平台”,且煤层顶板以泥岩、碳质泥岩为主,封盖性较好;低产井主要分布在次生褶皱向斜,同一井台各井开发效果差异表现为从向斜条带轴部—向斜条带内—向斜条带外的煤层气井平均单井产量不断增加,到向斜轴部的距离大于向斜曲率半径73.5%的范围为主力产气区,小于向斜曲率半径40.0%范围为产水主力区。这对煤层气新井部署、生产管理、开发调整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一年多的时间,中国网络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一年中,百度上市了,搜索火爆了;盛大转型了,股价暴跌了。实际上,如果单就去年至今的股市表现来看,中国网络股已不再是铁板一块、沉浮相依的共同体,而呈现出一片有起有伏,热闹非凡的图景。  相似文献   
4.
5.
6.
7.
结合广州地铁二号线站场混凝土工程温控防裂的问题,提出了对砼进行加冰控温的观点,把砼入仓温度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防止裂缝产生.  相似文献   
8.
非加热灭菌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宇 《食品工业科技》2003,24(8):100-103
介绍国外目前主要使用的对食品的非加热灭菌方法,如:亚、超临界二氧化碳微气泡连续灭菌、臭氧冰的保存和灭菌特性、光脉冲灭菌技术和冲击波对粉末食品的灭菌等。这些方法既能达到对食品灭菌的目的,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存食品原有的风味和营养。  相似文献   
9.
在对试验资料的定量分析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利用“雄风“4.1专家系统工具,建立了河套灌区秋浇管理决策专家系统,包括早秋浇的原因和优点、秋浇决策预报、保墒调墒措施方案的确定及地下水位动态预报四个子系统.对提高灌区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及推广该项技术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C的影响因素及其修正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C理论认为,只有油气成因的蚀变碳酸盐在500~600℃温度下产生热分解.作者通过实验认为,其它成因的次生碳酸盐也可在500~600℃下大量分解.换句话说,这些次生的非晶质的碳酸盐(包括△C)可能是该温区分解的主要物质.鉴此,作者根据它们之间函数关系,对其测值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