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6篇
建筑科学   14篇
轻工业   20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闲说秋声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数着三伏,暑去凉来,一叶梧桐告天下,时已立秋。欧阳修说,"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应是人间第一缕秋声了。秋天的声音在哪里?一定是在风里。徐志摩吟,"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相似文献   
2.
拜谒焦山     
前段时间,央视播放了一部关于现存于镇江焦山碑林的千年残石断碑——被誉为"大字之祖"、"碑中之王"的《瘗鹤铭》的记录片,激起了人们对屹立于扬子江中小岛焦山的景仰.  相似文献   
3.
品茶三不点     
周重林 《中国食品》2011,(20):70-71
宋代品茶有"三不点"法则:点,就是点木茶或斗茶,如果自然条件不好,或者茶具不洁,抑或是座下有粗鲁之人,那茶就喝不成了。在北宋,对于许多非茶区普通民众来说,茶不是日常的主要饮品,而是一种奢侈品,却已在各种民俗礼节中扎根。宋代何梦桂在《状元坊施茶疏》写道:"暑中三伏热岂堪,驿路  相似文献   
4.
宋代,政府推行酒类专卖政策,以取得大量财政收入,酿酒业也因而得到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社会上饮酒之风盛行。朱熹、程颢等名人名家均十分喜欢饮酒。宋代的文学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等都爱饮酒,留下了大量与酒有关的诗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在仰韶文化发祥地——渑池留下了足迹和诗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4)
晏殊、柳永、黄庭坚等著名词人都写过一定数量的艳词,甚至写词甚少的名臣范仲淹、司马光也写艳词,但惟独欧阳修倍受争议,其中缘由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6.
昌泰 《中国酒》2013,(11):24-27
欧阳修以散文成就最高。名列“唐宋八大家”。因其《醉翁亭记》被选入中学课本,而使滁州醉翁亭广为人知。曾在滁州做地方官的文人墨客,前有唐末诗人韦应物。后有南宋词人辛弃疾,但是被后人铭记的唯有欧阳修欧阳修在滁州饮酒游山,自号“醉翁”,使滁州与酒结下不解之缘,一个“世界之醉”的项目也即将落户滁州,成为琅琊山地区又一个文化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7.
《陶瓷研究》2007,22(3):F0002-F0002
喜鹊,其声婉转,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欢迎。《禽经》中说:“人闻其声而喜”。宋代欧阳修赋诗赞道:“鲜鲜毛羽耀明辉,红粉墙头绿树林;日暖风轻言语软,应将喜报主人知。”把喜鹊报喜、闹春的欢愉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凡以喜鹊报喜、闹春,或谐音或寓意的比兴形式的陶瓷艺术作品,均源之于这历史悠久的祯瑞传统题材。  相似文献   
8.
如果生活给你100个哭泣的理由,那么你就给它1000个微笑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舒迎澜 《园林》2006,(3):46-47
北宋至道二年(996年),王禹偁守扬州,曾作《后土庙琼花》诗,诗注:"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云。"此后,欧阳修于庆历中(1041~1048年)任扬州知府,他在琼花旁筑了琼花亭,题"无双"二字于匾上;韩琦的长诗"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继唐·李德裕、杜牧之后,认定扬州琼花确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花卉。然而,琼花究竟是什么植物,它与玉蕊花、八仙花是否属于同一物种?这个问题自王禹偁提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代民  相似文献   
10.
《消防与生活》2009,(3):35-38
由于宋代城市有不少高层建筑着火,所以在灭火时,要经常运用梯子,攻城时用的云梯为最理想之选。它的设置是用大木为床,下面有六个轮子,上有两条各长二丈的“飞梯”。云梯四面用生牛皮为屏蔽掩,用人推着前进,到了城墙根,则将“飞梯”树立起来。用云梯一是可以窥见城内,二是可以从云梯进攻城内。如欧阳修在《归田录》中所记:着火的房屋若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