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9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江济淮工程水源区论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虎  陈一明 《人民长江》2017,48(19):57-60
水源区论证是引调水工程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引江济淮工程调水规模大且水源区受影响因素多、影响涉及范围广,因此,对该工程水源区进行论证较为复杂。在开展有关规划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引江济淮工程进行了取水合理性分析;在考虑规划水平年工程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内水库群的联合调度、增耗水以及跨流域调水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水源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工程给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域主要功能和纳污能力、咸潮上溯等方面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引江济淮工程取水合理、水源可靠、对水源区造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苏子河是浑河一级支流,也是大伙房水库的直接入库河流,其河道治理不仅需要考虑沿河群众的防洪安全问题,还需考虑大伙房水源区的水质安全问题,必须整合各方资源,统筹考虑,其治理效果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下游2300万人的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3.
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和完善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对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以及地区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生态保护成本(或效益)外部性问题内部化,依据"公平、公开、公正"和"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提出了水源区生态补偿概念;从生态补偿主客体的划分,补偿标准,补偿模式与补偿方式,补偿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框架,为建立和完善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密怀顺水源区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直接关系着北京市的供水安全.应用1999-2010年密怀顺水源区的地下水位、水质监测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区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引发地下水位下降和地下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水源区地下水的涵养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丹江口库区水源区的基本情况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主要对丹江口库区水源区进行监测断面典型分析和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分析,结合近年来采取的一些水源地综合治理工作和面临的问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平印 《陕西水利》2012,(1):138-140
闵家河清洁小流域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上游,水土流失及水污染严重,具有典型代表性。通过采取以水源保护和非点源污染防治为中心,构筑"三道防线"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推进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污染治理树立了典型。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从融合动力、融合环境、融合过程、融合效应四个维度出发,遵循前瞻性、动态性等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水源区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且区际差距明显,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大体呈现以丹江口库区为中心逐步往外递减的趋势,融合动力和融合环境是决定中线水源区产业融合水平的关键因素。此外,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水源区产业发展实际,从发挥水源区生态优势、构建生态经济带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区域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SWAT模型的绿水管理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国胜  黄介生  李建  尹炜 《水利学报》2016,47(6):809-815
绿水是降水渗透到非饱和土壤中用于植物生长的不可见的水,绿水与蓝水相对应,是陆地淡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人类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都集中在可见的蓝水,而忽略了生产性绿水的管理与利用。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堵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域,围绕水源区水源保护目标,将绿水管理与生态补偿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绿水管理的水源区生态补偿框架,通过SWAT模型对管理措施进行效果模拟,以此确定绿水管理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梯田、石线、等高耕作和地表覆盖4种绿水管理措施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水质保护方面均产生了良好效益,并且效益成本比均大于1,适合在水源区进行应用和推广,绿水管理生态补偿标准为1784万元/a,平均为每年343.5元/hm2。绿水管理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长效性、稳定性和能够提高农民保护水源积极性等优势,可为水源区生态补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韩玖龙 《陕西水利》2012,(1):132-134
丹汉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本文对丹汉江水源区的商洛市商南县西河小流域14个径流小区,安康市汉滨区余姐河流域7个径流小区,共计21个径流小区自然降雨下的径流污染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径流小区在不同坡度和长度下的TN、TP以及COD等污染物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坡度及长度均对污染物流失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随着坡度增大,营养物流失严重,而径流小区长度的增加同样会增加非点源污染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兴建与运行在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的同时,对水源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线工程对于水源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很难采用单一指标进行描述和定量测算。以河南省水源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不确定型层次分析方法(AHP),构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水源区经济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指标相互间的区间判断矩阵,最后,利用最优传递矩阵的方法计算得出了各层指标的权重,计算中线工程对河南省水源区各产业的影响效应。测算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于河南水源区第二产业发展影响效应最大,其次是第一产业,最后是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