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合山地区上二叠统的沉积间断和旋回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2.
3.
陆架可容纳空间、沉积物供给及原始沉积表面构形的变化是控制大型碳酸盐台地地层叠置型式的3个主要因素。讨论了这3个变量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布。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结构单元即三级沉积序列的形态、相及发育程度由其所处二级海进/海退旋回中的位置所决定。对于单个沉积剖面来说,沉积序列的特征取决于碳酸盐产率与陆架可容纳空间之间的平衡状况。高速沉积作用致使因海平面变化和沉降所产生的整个可容纳空间被充填,并使沉积物即使在长期的海平面上升时期仍暴露地表。因此,岸线的移动方向、局限海及开阔海的性质以及时间长短并不是控制海进、海退的主导因素。通常情况下可发育4种类型的沉积层序:海退期间形成的充填层序和前积层序及海进期间形成的加积层序和退积层序。这4种类型的沉积层序并不同时发育在同一碳酸盐台地上,其发育程度与陆架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供给长期变化幅度和速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床沙组成垂直变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晚更新世气候冷暖变化,分析长江河床演变,采用古地貌复原法,论证长江中下游床沙组成垂理变化成因。认为东中国海的海退和海浸,是形成长江中下游卵砾石潜伏于沙层之下,覆盖于基岩之上的原因;长江上游卵砾石推移质洲头,现在已运动到宜昌下游约110km的江口一带。三峡工程投产后,因坝下游清水冲刷,卵砾石仍将向下游运动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上扬子地区北缘上二叠统大隆组沉积特征、生物群面貌组合、有机碳特征的深入研究,探讨了海退型序列与优质烃源岩的关系。中、上扬子地区北缘晚二叠世大隆组沉积环境具有从早期外陆棚到中、晚期内陆棚变化的特征,属于海退型陆棚相。沉积相带的转变为该区带来了较浅水的生物,尤其是大量菌藻类出现,为中、上扬子地区大隆组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有机质生产率,造成大隆组上部有机碳含量比下部高。此外,该区多次上升洋流作用同时将下层营养盐类携带到表层水,使得生物群更加繁盛,促进了有机质生产力的激增,有利于大隆组大范围内优质烃源岩的发育。研究表明,海退型陆棚也是地史中烃源岩形成的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满西区块强制海退体系域沉积模式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构造运动、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气候的相互作用控制了沉积物供给量以及可容空间被充填的规模.在强制海退情况下的缓坡边缘上,相对海平面下降期间过路沉积物未被输送到盆底,而被沉积为一组逐级下降的前积楔,形成强制海退体系域.塔里木盆地满西区块的东河砂岩等时段是基于东河砂岩段上部和下部所存在的层序界面(不整合面)而划分的,具有等时性,但岩性、岩相在不同位置、不同地区会有变化.东河砂岩等时段所属的层序SQ1的层序界面是海平面长期下降的结果,并受到构造运动的加强作用,表现为一个盆地范围内广泛发育的不整合面.层序SQ1的发育演化明显受到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在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发育海侵体系域;在海平面缓慢下降时期发育强制海退体系域.满西地区的东河砂岩是强制海退体系域的沉积产物,是在海退背景下发育的复合砂体,其展布非常复杂,多数呈点状或块状展布.层序SQ1的油气储集体主要分布于海岸带附近,它们是前滨—临滨沉积砂体.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克拉通陆表海盆地层序界面形成机制及等时地层格架内古地理背景下煤层聚集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例开展了本溪组-山西组层序地层和聚煤作用研究.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盆地基底沉降差异形成的海侵方向转换面(BTR)、正常海退形成的冲刷面(NSS)和暴露面(NES)及其对应的整合面(NCC)、强制性海退形成的河流侵蚀面(FEU)和暴露面(FES)及对应的整合面(FCC)4种层序界面类型,将研究煤系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6个四级层序.认为基准面周期性变化控制了沉积体系的演化、废弃和聚煤作用的发生,而聚煤基底沉积环境和聚煤期盆地基底沉降速率控制了煤层厚度及其平面上的稳定性,提出了等时地层格架内古地理背景下的综合聚煤模式.结果表明:区域广泛分布的厚煤层形成于Ⅱ型层序界面及Ⅰ型层序最大海退面(初始海泛面)附近;澙湖-潮坪为主的沉积背景下有利聚煤中心位于剩余可容空间相对较低的潮坪环境,潮坪-三角洲-澙湖为主的沉积背景下有利聚煤中心位于基底沉降速率快、剩余可容空间中等的潮坪环境,浅水河流三角洲沉积背景下有利聚煤中心位于基底沉降速率快、剩余可容空间相对较高的三角洲平原间湾湖泊和局限海环境。  相似文献   
8.
番禺低隆起东区中新世早-中期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禺低隆起位于珠江口盆地的中央隆起带上,研究认为其沉积环境主要为三角洲相和滨岸相两种沉积体系。从层序地层学入手,将研究层段分为4个3级层序(Ⅲ1,Ⅲ2,Ⅲ3和Ⅲ4),其中Ⅲ1层序包含一个海进体系域和一个高位体系域,详细分析了各个时期的沉积形成过程。按照这个地区3级层序的演化模式,21~15.5Ma时期整体上是一个海进,形成海进型三角洲;15.5~13.8Ma时期形成的是海退型三角洲,并分析了各自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致密砂体分布复杂,给该区致密气的勘探开发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致密砂体控砂机理,将有助于预测砂体和有利储层分布,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文中从太原组古构造特征、物源供给、沉积体系及研究区经历的海侵/海退事件等4个方面总结了致密砂体控砂机理。研究发现:宜川地区太原组低洼古构造控制主砂体展布;物源决定砂体发育面积及沉积类型,碎屑供给物少,砂体发育面积小,沉积较分散;物源和沉积环境共同控制砂体展布形态和方向,形成以透镜状、块状和长条状为主的障壁砂,砂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海侵/海退事件控制单砂体沉积厚度及连续性,砂体主要发育在石灰岩厚度小于8 m的区域,4期海侵/海退事件形成了4套单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