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1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泾渭连横     
过了渭河新桥,沿着宽直的水泥路东驰,泾、渭二流像两支射中同一目标的长箭,把这块洲地逼成一条狭长的尖刃。我们的车如同夹进两箭中的一支箭头,直逼刃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常崇信 《陕西水利》2009,(5):152-152,40
郑国渠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在中学的历史教课书中早已知晓,从事水利工作后,对古代水利人的这个杰作总想去瞻仰和凭吊,但每每起程却总被搁置.2009年7月中旬,中华水利文协在古城西安召开会议,会议安排考察郑国渠,有幸走进心仪已久的郑国渠首.  相似文献   
3.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降水不均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第一篇,就有大禹治水的故事。这足以说明:在我国,水利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且建树颇多。“治国必治水”,成为历代有识之士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在远古之时,我们的祖先逐水而居。千万年过去了。依傍着河流,或者澄静如镜的湖泊与池塘。以及清亮的水井,我们的民族逐渐壮大,繁衍至今。我们中华民族是由黄河、长江发达的水系网络孕育出采的民族;是一个与水联系紧密,且感情深厚的民族。远古的大禹治水安定神州,数千年采传为佳话;当今的长江,“高峡出平湖”造福于亿万人民,且泽及后世。郑国渠、都江堰、京杭大运河、洞庭湖、滇池、天池、西湖,两千多年采,处处与我们民族的生息和社会发展形影不离。  相似文献   
5.
《陕西水利》2009,(3):73-73
修建于秦朝的郑国渠是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一座天然水利博物馆,对研究我国水利、经济、政治、军事等历史意义重大,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进一步做好郑国渠文化遗产发掘工作,促进灌溉事业科学发展。陕西省泾惠渠管理局现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有关郑国渠的研究史料、论文、传论等,拟辑成书,供国人借鉴,望有关专家学者、业余研究人员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6.
秦岭北望,渭河蜿蜒在富饶的关中平原之上,如一个碧绿盘托着一条白玉带。这里自古就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中国古代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白渠、漕渠、成国渠、龙首渠依次排列开去,养育着八百里秦川。  相似文献   
7.
郑国渠断想     
周瑞昆 《陕西水利》2010,(5):171-171
水牵民生,渠载春秋。这是一条极具传奇色彩、绵延两千多年至今依然清流涓涓肥田沃野的古老渠道,屡屡湮灭在岁月的荒草之间,却又如凤凰涅桨般一次次浴火重生。在它满目疮痍的身躯上,曾经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与梦想,上演着一幕幕征战杀伐、兴衰更替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8.
芍陂,今称安丰塘,位于安徽省寿县,这是一座蜚声中外的古代水利工程,属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500多年前,芍陂为楚令尹孙叔敖始建,汉景帝时重修。建国后整修数次,蓄水量1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63万亩,号称“神州第一塘”。塘堤周长25公里,全是块石护坡。塘内波光粼粼,白帆点点,渔歌阵阵;堤上杨柳依依,倩影婆娑,美不胜收。人们为纪念孙叔敖的治水功绩,在塘的北部建有孙公祠。孙公祠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内有孙叔敖像、石刻塘图和历代碑文。由于安丰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黄河沿线筑堤,恶意将灾害加诸邻国,彼此妨碍对方的安全。孟子为此感叹道:“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为邻国之壑。”如此混乱的局面,亟待一个统一的政权来统筹治理。始皇帝赢政的勃勃雄心顺应了历史的需求。六国灭,四海一,车同轨,书同文。始皇帝碣石颂德,自称“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