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9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含蜡原油加热处理后粘度和析蜡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自动测量粘度与温度曲线的方法。并对含蜡原油加热处理后粘度和析蜡点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加热处理后含蜡原油的粘度和析蜡点降低。  相似文献   
2.
对于高黏高含蜡凝析油的输送,采用加热输送方式能有效降低输送摩阻,避免管道因析蜡严重而造成凝管停输,而合理地设置凝析油出站温度,确保油品全线温度始终高于析蜡点,能极大降低天然气用量,对于管线平稳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英买凝析油和英牙凝析油管线为研究对象,基于SPS仿真软件模拟了凝析油在不同地温和进站温度在析蜡点的出站温...  相似文献   
3.
选取胜利油田某区块的含蜡原油,对其组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考察了原油中的矿化度、固体颗粒含量以及pH值等条件对原油析蜡点的影响.研究表明:矿化度的提高和固体颗粒的加入分别使得原油析蜡点升高了3.2℃和4.2℃;酸性条件使得原油的析蜡点升高了0.5℃;碱性条件使得原油的析蜡点下降了1.1℃.  相似文献   
4.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温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方法等方面,对低温下蜡晶的结晶行为鲜有报道,而蜡晶的析出对其低温流动性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不同原料的生物柴油为对象,利用气相色谱仪对其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析蜡点进行了研究,根据DSC曲线给出了计算不同温度下析蜡量的方法并根据该方法对不同温度下的析蜡量进行了测定。DSC计算结果与高速离心分离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DSC法的可靠性。生物柴油的DSC曲线主要由2个峰组成,高温区间的峰对应于饱和脂肪酸甲酯的析出,低温区间的峰对应于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析出。生物柴油中饱和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越多,析蜡点及不同温度下的析蜡量越高。  相似文献   
5.
某国外油田新建地面工程设施,包括井场、中心处理站、油田内部管线,该油田原油析蜡点63℃,倾点45℃,粘度不高,属于典型高凝高含蜡原油,给管线输送带来一定困难。根据其特点,通过软件模拟计算,从技术、经济角度对管输工艺和设计温度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国内高凝高含蜡原油管输的生产经验,确定了本项目高凝高含蜡原油管输温度设计原则按照倾点以上5℃考虑。  相似文献   
6.
伍鸿飞  郑强  靳文博  田震  杨蕾  肖飞 《广州化工》2013,(20):61-63,91
在含蜡原油析蜡点测定和蜡晶特性分析等研究中,偏光显微法以其灵敏度高、接近实际、直观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方法受测试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以阿赛线某站原油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热处理温度、偏光显微镜放大倍数和试样盖玻片自身缺陷等因素对含蜡原油析蜡点偏光显微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对原油的析蜡点和蜡晶结构有较大的影响,盖玻片自身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将干扰析蜡点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7.
介电常数可敏感地反映物质内部结构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原油中的含蜡量越高,蜡的相对分子量越大。在原油凝结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原油中的蜡按分子量由大到小依次析出和结晶。根据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强度逐渐减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带电偶极子的转向受到原油组织结构的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核磁共振和DSC热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哈萨克斯坦PKKR原油的组成和结构。采用显微镜和接触角仪研究了HS防蜡剂对哈萨克斯坦PKKR原油的防蜡机理。结果表明,哈萨克斯坦PKKR油井结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原油中沥青质+胶质与蜡的质量比低、采出液含水量低、原油中溶解气量较多、原油含高碳蜡且蜡的支链度低和井口温度低于析蜡点。HS防蜡剂对PKKR原油的防蜡率大于60%(部分油井防蜡率大于90%)。HS防蜡剂通过改变原油中蜡晶的结构,抑制其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改变蜡沉积表面的水润湿性能,形成不利于蜡沉积的表面,从而达到降低结蜡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南海某深水油田海底原油混输海管在低温下的结蜡问题,根据混输原油性质、析出蜡的碳数分布及现场工况,合成了以甲基丙烯酸十八脂、马来酸酐及对苯乙烯为单体的聚合物型防蜡剂PCF-21,采用动态实验、静态实验、降黏实验及凝点变化实验等系统评价了该防蜡剂的效果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南海某深水油田原油属于轻质原油,含蜡量3.9%,析蜡点17.2℃,在低温环境中极易结蜡。合成的聚合物型防蜡剂PCF-21自身凝点为-10℃,在8℃下黏度为46mPa·s,满足深水脐带缆加注要求。性能评价实验表明,当防蜡剂PCF-21加注浓度为200mg/L时,静态防蜡率达到65%,动态环道防蜡率达到68%以上,表现出良好的防蜡效果。8℃下,防蜡剂PCF-21加注浓度为200mg/L时,原油降黏率为42.8%,表现出良好的降黏效果。防蜡剂PCF-21加注浓度为200mg/L时,原油凝点由5℃降低至-11℃,远低于海底管道8℃的运行环境,表现出良好的降凝效果。防蜡剂PCF-21通过改变蜡晶结晶过程,抑制蜡晶长大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从而展现出良好的防蜡降黏降凝性能。  相似文献   
10.
用原油粘温曲线的自动测量方法,测试了强磁场作用下的原油粘温曲线和没有磁场作用时的原油粘温曲线。实验结果表明,与没有磁场作用时的粘温曲线相比较,经磁场处理后粘温曲线中的粘度和析蜡点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